《东郊》拼音译文赏析

  • dōng
    jiāo
  • [
    táng
    ]
    weí
    yìng
  • shè
    zhōng
    nián
    chū
    jiāo
    kuàng
    qīng
    shǔ
  • yáng
    liǔ
    sàn
    fēng
    qīng
    shān
    tán
  • cóng
    shì
    yuán
    jiàn
    hái
  • weī
    ǎi
    fāng
    yuán
    chūn
    jiū
    míng
    chù
  • yōu
    xīn
    zhǐ
    zūn
    shì
    yóu
  • zhōng
    jié
    táo
    zhí
    shù

原文: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佚名、大历十四年、鄠县令 这首诗是由一位佚名作者在大历十四年(779)春季担任鄠县令期间所作。鄠县位于唐朝关中地区,古代称为“五城”,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心之一。当时唐朝正处于盛世,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鄠县作为文化名城,众多文人墨客在此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这位佚名作者在担任鄠县令期间,深受当地文化氛围的熏陶,触景生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好景色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渴望。据参考资料所述,韦应物曾说过:“天衢(指关中地区)清净,百里稠松。土地肥沃,有三谷之盛。此公官居之地,思想得以抒发。”因此,该佚名作者在这样的环境里,灵感得到充分的激发和凝聚,写下了这首充满意境和深意的春游诗,成为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总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地域文化及作者个人经历等因素都有关联,深刻地反映了唐代诗歌创作的特征和文学价值,也对后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意的春游诗。作者在写作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以及真情实感的叙述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繁忙呆板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之情。 首先,诗人通过对官场的描绘,表达了权力的束缚和扰乱,以及长期处于拘束状态的烦恼之感。接着,诗人描绘的春日郊游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自由,令人感到精神愉悦和心旷神怡。通过对杨柳、山峰、灌木丛和涧流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把自己融入了大自然,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与温馨。 接着,诗人在写作中表达了对平淡无奇的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田园生活的向往。陶潜的思想和人生观对诗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其更加强烈地渴求自由和平静的生活。因此诗人表现出了对陶潜的羡慕和向往,寄托了自己内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总之,这首诗巧妙地把官场和大自然,束缚和自由、浮躁和平静相互对比,表达出了作者内心对官场生活和自然生活的不同态度与感悟。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陶潜隐士生活的向往和敬重之情。读者通过阅读这首诗,可以更深刻地领略到大自然对人类的熏陶,从而对自然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悟,同时也能明白清新自然的美好是多么的珍贵而值得我们去追求。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整年拘束官署之中实在烦闷(fán mèn), 清晨出去郊游顿觉精神欢愉。 嫩绿的杨柳伴随着春风荡漾, 苍翠的山峰淡化了我的思虑。 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 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 芳香的原野落着迷蒙的细雨, 宁静的大地到处是春鸠鸣啼。 本爱长处清幽屡次不得如愿, 只因公务缠身行迹十分匆促。 终有一日罢官归隐在此结庐, 羡慕陶潜差不多能得到乐趣。 注释: 1. 郊游:指到城市边缘或郊外等地游玩 2. 杨柳:又称“柳树”,春季新叶呈嫩绿色 3. 灌木丛:生长在山区、河岸等地的密集矮小灌木 4. 涧流:山间的小溪流 5. 春鸠:一种鸟类,多在春季活动 6. 如愿:如愿以偿,达成心愿 7. 罢官归隐:指官员因某种原因离开官场,归隐田园过自给自足的生活 8. 陶潜:古代文学家、隐士,善写山水田园诗,即陶渊明 译文及注释详情»


韦应物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歌风格恬淡高远,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因此被称为“韦苏州”。他的诗作被收入《韦江州集》、《韦苏州诗集》和《韦苏州集》三部作品,共计23卷,其中散文仅存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