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译文及注释:
匝路:环绕的小路。亭亭:高耸挺拔。艳:美丽。非:不是。时:季节。裛裛:轻飘。香:芳香。素娥:白衣美女。惟:只有。月:月亮。青女:仙女。不饶:不放过。霜:霜冻。赠:送。远虚:远方的人。盈:满。手:手信。伤离:因离别而伤心。适:正好。断肠:极度悲伤。为谁:为了谁。成:成为。早秀:早熟的美人。不待:不需要。作:成为。年芳:年轻的美女。
注释:
匝路:环绕的小路。
亭亭艳:形容花草茂盛、娇艳美丽。
非时裛裛香:裛裛(yì yì)指微风吹拂的样子,形容花香随风飘荡。
素娥:指月亮。
青女:指寒冷的天气。
不饶:不停止、不放过。
赠远虚盈手:送给远方的人,手中空空。
伤离适断肠:离别之情伤心至极。
为谁成早秀:指花草在早春时节盛开,不知为谁而开。
不待作年芳:不需要等到成年才能开花。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李商隐的这首咏物诗《梅花》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唐代大中年间,即公元851年左右。当时李商隐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聘请,前往蜀地担任书记一职。据资料推测,这首诗或许就是在他入蜀期间所创作的。
此时的李商隐正处于一个转折期,他在政治上受牛李党争的排挤和打压,使得他的官场生涯陷入了困境。同时,他也正处于个人感情的低谷,对于因故分别而无法相见的恋人倍感思念。这种种压力和困境,或许都促成了他对于时光和人生的深刻关注和反思,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具有哲理性的咏物诗。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李商隐曾经写过关于冬天雪景的诗歌,比如《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这些诗歌与《梅花》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表达出了作者对于自身困境和痛苦的直接感受,而后者则更多地借用了梅花的形象来反思人生与时光。
总之,李商隐的《梅花》是在他入蜀期间所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它反映了作者对于时代和人生的深刻关注和反思,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哲理性。它也反映了唐代政治和文化的特点,以及李商隐个人经历和创作思想的背景。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的月亮是霜花的美丽,而青女也不会留情地给梅花留下最后的生命。诗人写出了对时光无情、事物无常、人事变幻的深深感受。
李商隐的《梅花》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咏物诗,它不仅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自身的品格和处境,还借用了嫦娥和青女的形象来批判人世间的冷酷与无情,揭示了人们对于生命和时光的无力和沉重压抑感。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反映了唐代时期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特点,表现了唐代诗人对于时代局势的关注和反思。
梅花作为冬季花卉的代表,在唐代诗歌中经常被赞美,但在《梅花》这首诗中,李商隐给予了不同的解读和表达。他通过梅花的“亭亭艳”、“裛裛香”来表达自己高雅的情操和文学才华,而通过指责素娥和青女的行为,表达了对于人生无情的深刻感悟。这种对于生命和时光的无奈和沉重感受,在唐代诗歌中是十分罕见的,为李商隐的诗歌增添了深度和思考。
总之,《梅花》这首诗,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深刻描绘,折射出作者自身的品格和处境,同时借用嫦娥和青女的形象来反思人世间的冷酷和无情,展示了唐代诗人对于生命和时光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它不仅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更是一件具有历史价值和思想深度的文学瑰宝。
鉴赏详情»
李商隐(813年1-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晚唐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代表作品如《锦瑟》《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乐游《嫦娥》原》《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