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青云教绾头上髻,
明月与作耳边珰。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译文及注释:
我家住在横塘,红纱布满桂花香。青云教我绾在头上的发髻,明月像珰子挂在耳边。莲花风起,江畔春光美。在大堤上,留下北方人的身影。你吃鲤鱼尾巴,我吃猩猩的嘴唇。不要指着襄阳的路,绿浦的帆影渐渐消少。今天是菖蒲花开的日子,明天枫树就会变老。
注释:
妾家:指女子的家庭。
横塘:地名,指江南水乡的一个地方。
红纱:红色的绸缎。
桂香:桂花的香气。
青云:一种细绸带子,用来绑发髻。
教绾:教人绑。
头上髻:发髻,古代女子的发型。
明月:指月亮。
珰:一种耳饰,古代女子常佩戴。
莲风:指吹拂莲花池的风。
江畔春:江边的春天景色。
大堤:指江边的堤岸。
北人:指来自北方的人。
郎:指男子。
鲤鱼尾:指鲤鱼的尾巴,是一种美食。
妾:指女子。
猩猩唇:指一种红色的果实,古代女子常食用。
襄阳道:指襄阳的道路,是一种比喻,表示远方。
绿浦:地名,指江南的一个地方。
归帆:指返航的船帆。
菖蒲花:一种花卉,古代女子常用来装饰发髻。
枫树:一种树木,古代常用来比喻岁月的流逝。
老:指衰老。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李贺所创作的《大堤曲》是一首充满着水乡船家女子爱情生活的乐府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述一个住在横塘的美丽女子与北来商客的一段爱情生活,展现了对恋爱情感的醉人描绘。
文中开篇两句交代了这个女子的居所,以及所处的环境——横塘是当时商船往来聚集的繁华之地。然而,这里所说的“大堤”即表示被泛指的水乡风光,因此大堤横塘在诗中参差互用,互相指代。
接下来,诗人通过“红纱满桂香”的描写,将女子描绘成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并借用汉代乐府《陌上桑》的衬托手法,通过“青云”两句描述出其经典美丽的发髻和明月宝珠制作的耳珰。
随后,“莲风起”四个三字句,生动地交待了这个女子与那个“北人”相遇、相恋的经过。在春季,由北方来经商的“北人”因两人相爱而停驻在这繁华的大堤,留连在“红纱满桂香”的闺房之中。
而“郎食”两句,则是对两人恋爱生活的精美描绘。因为在古代,人们常以猩唇鲤尾作为男女情爱的隐语,并且穿插了一些食物词汇,更加凸显了两人的浪漫情感之美。
最后四句“莫指”,则是女子劝对方珍惜眼前的欢聚,勿有远行别离之念。其中“襄阳道”一句,则是指其行踪方向之意。
总之,李贺的《大堤曲》以其描写水乡船家女子恋爱生活的形式,既展现了水乡风光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他对爱情的无限憧憬。这首诗形象生动,富有情感,文学价值较高,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经典唐诗。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贺所创作的一首拟古乐府,以横塘大堤为题材,将其融入到了文学中。而横塘大堤,则是襄阳古城外的一条堤塘,自六朝以来即有商船聚集之地,历史悠久。
李贺在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南游吴楚经过襄阳,受到这里的历史文化和景色的感染,便萌生了创作这首拟古乐府的想法。他以横塘大堤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少女身着红纱衣衫,佩戴明月耳饰,站在大堤之上挽留一心北去的情郎的场景,借此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和珍惜美好时光的思考。
这首诗语言清新脱俗,充满了诗人的感性和想象力,反映了李贺所钟爱的意境和主题,同时也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它具有典型的乐府风格,兼有古韵和现代美感,形式上也兼具了古今之长,被誉为李贺的经典之作。
总之,这首诗是李贺在南游吴楚期间所创作的一首拟古乐府,以襄阳横塘大堤为背景,展现了他对光阴易逝、珍惜美好时光的思考和感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历史价值。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我的家住在横塘大堤,
红纱衣衫散发桂花香,(纱衣:轻薄的衣服)
青云发髻在头上扎起,(青云发髻:高挽的发髻)
明月耳饰在两边挂上。 (明月耳饰:形状像明月的耳环)
莲风轻轻吹来,
江畔一派春光。
我站在大堤之上,挽留一心北去的情郎。
郎君啊,你我同食鲤鱼尾,同食猩猩唇。
不要思乡远想襄阳道,江面的归帆很少很少。(猩猩唇:红色鲜美的鱼唇)
今日恰似菖蒲开花,
明朝枫树易老红颜易凋。
(菖蒲:多年生水生植物,开花时有一种特殊的清香;
枫树:落叶乔木,枫叶喻人生,易变易逝;
红颜:女子的美貌)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贺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世人称他为“诗鬼”或“诗仙”。出身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因此后世称他为李昌谷。李贺生活贫困,抑郁感伤,焦思苦吟,他的作品也反映了他的心情,但他的诗仍然闪着奇光异彩,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然而,在公元816年,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年仅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