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中作》拼音译文赏析

  • zhōng
    zuò
  • [
    táng
    ]
    gāo
    shì
  • shā
    cháng
    dēng
    sài
    yuán
  • biān
    chéng
    xiāo
    tiáo
    bái
    huáng
    yún
    hūn
  • dào
    zhēng
    zhàn
    chù
    meǐ
    chóu
    fān
  • ān
    biān
    shū
    zhū
    jiāng
    chéng
    ēn
  • chóu
    chàng
    sūn
    shì
    guī
    lái
    mén

原文: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译文及注释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汉字译文:
骑马自沙漠,长途跋涉登上边境城垣。
边城荒凉萧条,白天黄云昏暗。
一到战场,总是担心胡虏反扑。
难道没有安抚边疆的书信,众将已经得到皇恩。
心中感慨孙吴之事,回到家中独自闭门思虑。
注释:
策马:骑马出发。
沙漠:干旱的荒漠地带。
长驱:长途跋涉。
登塞垣:越过边境的城垣。
边城:边境的城市。
萧条:寂静无声。
白日:白天。
黄云:黄色的云彩。
征战:出征作战。
胡虏:指北方游牧民族。
安边书:安抚边境的文书。
诸将:各位将领。
承恩:得到皇帝的恩赐。
惆怅:感到忧愁。
孙吴:指三国时期的孙权和吴国。
归来:返回家中。
独闭门:独自关上门。


译文及注释详情»


高适简介
唐朝 诗人高适的照片

高适(704—765年),唐朝边塞诗人.字达夫,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行次三十五,故称“高三十五”。早年在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以耕钓为生,后出任封丘县尉。安史之乱期间,先后出任淮南、剑南节度使,又担任彭蜀二州刺史、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病逝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长于古风、乐府,论诗推崇建安风骨。其诗题材广泛,尤能反映民间疾苦,语言质朴,风格雄浑,与岑参并称“高岑”,又与王之涣、王昌龄、岑参合称“边塞四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