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醉》拼音译文赏析

  • huā
    xià
    zuì
  • [
    táng
    ]
    shāng
    yǐn
  • xún
    fāng
    jiào
    zuì
    liú
    xiá
    shù
    chén
    mián
    xié
  • sàn
    jiǔ
    xǐng
    shēn
    hòu
    gēng
    chí
    hóng
    zhú
    shǎng
    cán
    huā

原文: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译文及注释
寻找芳香之处,不知不觉陶醉于流动的霞光之中,倚靠在树下沉睡,日头已经西斜。
客人散去,酒已醒来,深夜里,拿起红烛,欣赏残留的花朵。
注释:
寻芳:寻找花香。

不觉醉流霞:不知不觉中,沉醉在晚霞的美景中。

倚树沉眠日已斜:靠在树上,沉睡过去,太阳已经西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客人散去,酒醒后已是深夜。

更持红烛赏残花:再点起红烛,欣赏残留的花朵。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李商隐的小诗《无题·寻芳》展现出诗人对花的热爱和陶醉。诗歌以寻芳开头,描述了诗人在春日里寻找繁花并沉醉其中的情景。这种流连于花海之中的感觉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诗人不自觉地沉醉于其中,不知不觉就醉倒在花树下。整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都围绕着花展开,诗人的心情也随着花的美丽和艳丽而变幻。 在诗歌的开头,诗人写道:“寻芳不觉醉流霞,依树沉眠日已斜。”这两句话中,诗人通过“寻芳”一词表达了自己对花的喜爱和追求,同时通过“醉”和“流霞”两个词语形象地刻画了自己的心情。其中,“流霞”一词将花的美丽与锦绣相比,形象生动,让人们能够想象出花的香气和灿烂的色彩,从而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除了描写自己的情感之外,诗人还通过“醉”和“沉眠”等词语,表现出一种超脱物欲和追求精神升华的态度。他对花的追求,是一种不求回报、纯粹的爱;他的醉意,则是一种顺从内心的自然流露。这种态度凸显了诗人对美的敏感和精神上的高贵,让人们在感受到他的独特情感之余,也能从中体会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因此,这首小诗《无题·寻芳》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纯粹的爱,也表达了他对美的敏感和精神的高洁。整首诗歌以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花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李商隐是唐代后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婉约柔美著称,被誉为“花间派”的代表人物。在会昌二年冬至会昌五年冬这三年期间,李商隐因母亲去世而离开官场,独自隐居于永乐。在这段时间里,他的生活十分寂寞颓废,整日沉迷于栽花植树、游山玩水,饮酒作乐。然而,正是在这样的闲居生活中,李商隐创作了大量的咏诵花木景观的诗歌,其中不乏佳作。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便是在李商隐永乐隐居期间创作的,被称为《无题·春思》。在这首诗中,李商隐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此时他心情也逐渐恢复了一些生气。然而,诗中透露出的孤独无助和淡泊寂寞,也让人感受到他隐居生活中的沉郁。虽然李商隐的闲居生活孤独颓废,但他的才情却在这样的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李商隐、寻得芳菲、美酒陶醉、花树酣眠 寻得芳菲不觉被美酒陶醉,倚着花树酣眠红日已西斜。且等到客散酒醒深夜以后,又举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商隐简介
唐朝 诗人李商隐的照片

李商隐(813年1-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晚唐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代表作品如《锦瑟》《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乐游《嫦娥》原》《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