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及注释: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终究西湖六月中,景色与其他季节不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莲叶接天无尽碧绿,荷花映日红艳非凡。
注释:
毕竟:终究,最终。
西湖: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著名湖泊。
六月中:指六月中旬。
风光:景色,风景。
不与四时同:指西湖六月中的景色与其他季节不同,独具特色。
接天:高耸入云。
莲叶:莲花的叶子。
无穷:无限。
碧:绿色。
映日:反射阳光。
荷花:莲花的花朵。
别样:与众不同,独特。
红:指颜色鲜艳的红色。
译文及注释详情»
大话诗人:
在南宋的乱世中,有一位出色的诗人和政治家,他就是杨万里。他出生于1127年,字廷秀,号诚斋,来自江西吉水。那个时代金军侵略中原,南宋朝廷被迫偏安于杭州临安。杨万里深爱着自己的祖国,不断呼吁民众抵抗外敌,反对屈膝投降。他多次被任用,但也多次被贬,然而他的热爱国家的情感始终如一。
杨万里的作品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并称“中兴四大家”。他的学识渊博,作品风格多样、变化多端,但最突出的特点是善于巧妙地表现自然景物,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迷人的景象。他的诗歌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活泼,虽然在悲痛之余,仍能让人感受到美好的人生。据传杨万里的诗歌作品超过两万首,目前保存了四千二百首,可谓是中国历史上作品最多的诗人之一。
杨万里的诗歌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上的成就,更让人们感受到了他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他用自己的诗歌,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自由,也让人们感悟到民族团结、抵抗外敌的重要性。杨万里的一生,不仅致力于文学创造,更为祖国的昌盛和国家的发展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将永远作为我们心中的大话诗人。
大话诗人详情»
煮酒论诗词:
西湖瑰丽,文人驻足。
六月风光异四时,实景抚心动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碧叶系天连海,红花含日借霞光。
山水湖光俱映,画家慧眼难忘。
众人赞美,林子方暂别离。
煮酒论诗词详情»
诗人故事:
杨万里,清廉诗人,
秉性刚直气十足。
为官不贪百姓苦,
敢做敢当不畏惧。
奉新县知县任职,
时值大旱民困苦。
牢中关着交不起税款的百姓,
官库却仍空虚。
杨万里深知吏盘剥,
下令释放囚犯回家。
禁小吏搜扰百姓,
让他们安心耕种家园。
他规定缴税后必须公布,
未纳税者名单应张榜。
老百姓自愿监督,
官吏贪污方可杜绝。
一月之内税赋齐交,
奉新治理渐向繁荣。
杨万里成历史名人,
因此成为人心所向。
诗人故事详情»
鉴赏:
绚丽多彩,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为整篇诗歌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在描绘西湖美景的同时,诗人也不忘表达深情的思乡之情。诗中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赞美之情。特别是最后两句“直缘感君恩爱重,画图省识春风面”,更是明确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眷恋,将友谊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篇诗歌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通过刻画自然景观和表达人情感受,展示出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内心的丰富感情。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经典开篇下,诗人用生动的描写技巧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了六月西湖所独有的美景和独具魅力的风情,也让人们更加珍视友情的重要性。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林子方与杨万里是明朝时期的文人,在历史上都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声誉。林子方曾担任直阁秘书,是皇帝的重要助手,而杨万里则是官至少监、太子侍读,同样也是文坛上的佼佼者。两人不仅在仕途上相互欣赏,还有着深厚的友谊。
然而,命运的安排让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前往福州任职,由此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林子方对于这次调动相当高兴,认为福州职位是自己仕途升迁的好机会。然而,杨万里却并不看好福州之行,他深知那里的环境和条件,给林子方写下了这首劝诫之诗。
在这首诗中,杨万里首先道出福州的山高水险,气候异常,使得那里的生活十分困难。接着,他警告林子方不要只图一时的荣华富贵,而应该多加思考,以免留下后悔。最后,他将自己对林子方的忠告和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并将慷慨激昂的感情写在最后两句诗中。
这首诗不仅表现了杨万里对林子方的深情关怀,也反映了历史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对于仕途和生活的看法。他们不会只看重眼前荣华富贵,而是更加重视自己的追求和人生价值。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二:
住了这个独特的时机,以巧妙的对比表现了六月西湖的美丽。
接下来,诗人用“岸芷汀兰”、“霭霭微雨”等形象生动的词语,刻画了六月西湖清新秀美、细雨绵绵的情景。其中,“岸芷汀兰”是描写湖边的香草,意味着空灵高洁;而“霭霭微雨”,则是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出湖中景色的朦胧美感,令人如置身于美丽的水墨画中。通过这些词语的运用,诗人将六月西湖的美景描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读者不禁想要立即前往一探究竟。
最后,诗人以“斜阳草树”的形象描述了黄昏的西湖,慨叹时光流逝,友情难舍:“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别有事、忘了鸭。——三五友。”这两句感慨深切、动人心弦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眷恋之情,也道出了西湖六月美景如此短暂,欲与友人共享之难的悲哀。这种抒情的表达,更增加了整首诗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总的来说,杨万里的这首诗通过对西湖六月美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眷恋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他用丰富多彩、形象鲜明的词语,将六月西湖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诗中的感慨和情感也让读者感同身受,从而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思想性。
鉴赏二详情»
译文及注释:
杨万里、西湖六月天、荷叶、荷花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译文及注释详情»
英译:
West Lake in June is a sight to behold, with scenery distinct from other seasons. The lotus leaves are a vibrant green, as if handpicked by a deity, while the sun shines bright and turns the lotus flowers a fiery red.
英译详情»
译文及注释二: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注释:六月的西湖景色独具特色,荷叶茂盛,与蓝天遥相呼应,形成了一片浩瀚无边的翠绿色海洋。此外,荷花也是六月西湖的一大亮点,花朵盛开,耀眼夺目,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译文及注释二详情»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是中国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一位有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杨万里年少时就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十岁时便已能写出优美的诗歌。后来他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一名官员,但他并不喜欢官场生活,于是辞官回到家中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杨万里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色彩,被誉为“江南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表达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和体验。他的代表作品有《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初夏睡起》,《武陵春》等。
除了诗歌创作外,杨万里还非常擅长书法。他的书法风格自然流畅、雄浑有力,被誉为“诚斋体”,对后人的书法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杨万里一生积极向上,不断追求文学创作的高峰。他的文学成就不仅深受当时文人的赞誉,也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发展。直到今天,杨万里的诗歌和书法作品仍然被广泛传播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