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及注释:
千里之间,莺鸟啼鸣,绿色映衬着红色。水边的村庄和山上的城郭,飘扬着酒旗迎风飘荡。南朝时期有四百八十座寺庙,多少高楼大厦在雨雾中若隐若现。
注释:
千里莺啼:形容春天的景象,千里之内都能听到莺鸟的啼声。
绿映红:形容春天的景色,绿色的柳树和红色的桃花交相辉映。
水村山郭:指水边的村庄和山上的城郭。
酒旗风:指酒家门前飘扬的旗帜,随风飘扬。
南朝四百八十寺:指南朝时期在中国南方建立的佛教寺院,数量众多。
楼台烟雨中:形容景色模糊,有雾气或雨雾笼罩的景象。
译文及注释详情»
大话诗人:
唐朝大笔墨,诗坛名满天。
杜牧号樊川,政治与文诠。
进士中年立,《赋》传千古名。
官至中书舍,举世景仰钦。
志存济世才,读书多兵阀。
狷介性格旺,风月不可少。
政治历史述,美人娇娆情。
豪放亦清丽,绝句尤为精。
小李杜传誉,双影长留韵。
诗歌知音众,文坛永流芳。
大话诗人详情»
鉴赏:
这首杜牧的《江南春》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七绝,通过对江南春景的生动描绘,展现出了独特的风姿和神韵。诗里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仿佛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跃然纸上。这个描写虽然比较宏观,但是在接下来的描写中,杜牧又通过具体的意象,更加深入地展示了江南的美。
诗中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为过渡,将江南风光中的寺庙归为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诗人所表达的不仅是沧桑之感,更是一种扑朔迷离的美感。他所说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也带有一层深意,这里并非只是一个数字,而更多的是体现了当时修建寺庙极其强大的动力和影响力。寺庙的存在与繁荣不仅体现了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更展现了晚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城市建设。
总之,通过对江南春景的多层次描写,杜牧不仅展现了江南的美丽与神秘,更凸显出这片土地上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这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也让读者在欣赏中感受到江南独特的魅力。
鉴赏详情»
煮酒论诗词:
千里江南烟雨蒙,
黄莺曲罢相思重。
水村山郭酒旗舞,
春日人间美景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
楼台云雾袅袅起。
修建劳民伤财事,
何需此等虚浮气。
此诗描绘了江南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用“千里”二字开阔了空间,使读者能感受到江南清丽的美景。描绘了黄莺婉转的歌声,绿树与红花相互映衬的美丽景象,以及村庄、城郭和酒家前迎风招展的酒旗。在这样的美景中,人与自然完美融合,在水边垂钓的老人、在河边捣衣说笑的女子、在山下玩耍的孩子、在酒家热情款待客人的主人,正是江南风情的最好诠释。
接着,诗句转入江南佛寺的描写,用轻烟细雨来形容寺庙,将其比作薄纱遮面的女子,给读者带来如梦似幻的朦胧之美。在此之后,杜牧利用寺庙修建的历史背景,通过列举南朝四百八十寺,强烈突显了其存在的不合理性和劳民伤财之举。整首诗巧妙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述,既有怀古之情,又具有现实意义,更是杜牧写景清丽的典范之作。
煮酒论诗词详情»
创作背景:
杜牧的创作背景是晚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当时唐王朝已经出现了倾覆之势,政治上存在着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等问题。而在这个时期,宪宗当政,却沉迷于自己的成就,甚至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度抛弃国事而专心修佛,导致政府实力被削弱、国家负担加重。江南地区作为唐朝的繁华之地,也因此受到了这些政治问题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牧来到了江南,并创作了《江南春》这首素负盛名的诗歌。这首诗以描绘江南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独特的地形风貌为主题,展示了江南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当时政治局势的评论,诗歌也传递着作者的思想和警示。
《江南春》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描绘了江南广阔的自然风光和生机勃勃的景象。每到春天,莺啼声、绿叶和红花交相辉映,营造出富有生命力的氛围。而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则刻画了江南地区独特的地形特征,包括临水的村庄和依山而建的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更是别具一格。
总之,《江南春》这首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地域特色,同时传递了作者对政治局势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思考。其优美的语言和华丽的描绘手法也使其成为唐代文学中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适用于杜牧的《江南春》这首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色,其语言表达十分优美动人。全诗短小精悍,仅四句之长,却妙笔生花地写出了江南春景的繁盛和广袤。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即可勾勒出江南千里绿树红花、黄莺歌唱的场景。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风”更是将江南的自然风光及其人文特色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出来:水村、山郭、酒旗,在风中迎来送往。整首诗以唯美的语言和具体细致的描写,赋予了江南春天极富诗意的形象。
这首诗的诗歌技巧也十分值得称道。首先,杜牧在首句运用了反衬构思,将“莺啼”与“绿映红”相对,使得读者感受到了奔放自由、欣欣向荣的气息;而第二句则采用了借代手法,通过描写“水村山郭酒旗风”,将其景象转化为江南春天的一个缩影,为后面的描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在整首诗中,杜牧还巧妙地使用了对比手法、意象渲染等技巧,使得这首诗的艺术效果更加深刻。
总之,《江南春》是一首经典的短篇诗歌作品,无论在艺术价值还是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它通过精妙的语言和恰到好处的技巧,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韵味,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不可忽视的珍品之一。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辽阔(liáo kuò)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红花,在临水(lín shuǐ)的村庄,依山(yī shān)的城郭,随处可见迎风招展的酒旗。南朝(Nán Cháo)修建了许许多多的庙宇,遗留到至今的有四百八十座寺庙,有多少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注释:
1. 辽阔的江南:指江南地区的广袤之地。
2. 莺歌燕舞:形容鸟儿在绿树之间欢快地飞舞。
3. 绿树映衬红花:形容江南盛开的各种花卉与参天大树的美丽场景。
4. 临水:靠近水边。
5. 依山:倚靠山脉。
6. 迎风招展的酒旗:形容在江南地区遍布的各式酒家、酒楼门前迎风飘扬的旗帜,富有浓郁的江南风情。
7. 南朝: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中南方的朝代,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8. 庙宇:泛指寺庙、庵堂等宗教场所。
9. 寺庙:供奉佛祖或菩萨的宗教场所。
10. 亭台楼阁:指江南地区常见的建筑物,多用于观赏园林、登高远望等活动,也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沧桑矗立:形容经历了岁月沉淀所留下的遗产仍然屹立不倒。
12. 朦胧的烟雨之中:形容江南气候多雨,水汽弥漫,景色隐约朦胧。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二:
干里江南春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风中招展,南朝佛寺有多少笼罩烟雨下?散译干里江南,到处莺啼燕语,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镇,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细雨之中。注释⑴莺啼:即莺啼燕语。⑵郭:外城。此处指城镇。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⑶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⑷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注释补充:
⑴莺啼:即莺啼燕语,表示春天美好景色中的鸟鸣声。
⑵郭:在这里指城镇外的城墙或城池。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⑶南朝:指历史上的南朝政权,分别是宋、齐、梁和陈。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喜好佛教,于今南京市建造了许多寺庙。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所述:“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所说的四百八十寺是一个架空的数字。
⑷楼台:指寺庙内的楼阁和亭台。
烟雨:指细雨缥缈,像烟雾一样,给人以迷茫的感觉。
译文及注释二详情»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书舍人(中书省别名紫微省),人称杜紫微。
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代表作有《山行》,《清明》,《江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