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
译文及注释:
多年来心肠已经断了,坐在秣陵的船上,梦中绕着秦淮河畔的楼阁。连续十天的雨丝和风片,使得浓郁的春色看起来像是残秋。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文献是介绍明末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所创作的《秦淮神韵》组诗中的第一首,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在南京秦淮河畔感慨的情感。该诗共二十首,但现存于《渔洋精华录》的只有十四首,其中包括此文介绍的第一首。
在这首诗中,王士祯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寄托他心中的悲伤和凄凉之情,用“肠断”这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心境,表现出对秦淮河历史的沉思和感怀。与浓艳的春光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现出作者对秦淮河兴衰历史感到无限悲凉,内心苍凉不安的描写。这样的情感描述,让这首诗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因此,这首诗以其流丽、悱侧的文字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中国古典诗词史上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文学和人文价值。
简析详情»
注释:
这首诗作品名为《游秦淮》。下面是对诗中提到的几个要点的详细注释:
1. 此诗作于公元1661年(顺治十八年辛丑)。时作者王士祯官拜扬州推官,因公务至吴郡,归途游南京。可见这首诗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
2. 秣陵是南京古名,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都城之一。而诗中提到的秣陵山,指的就是南京市内的紫金山,常常被人们视为南京的象征。
3. “梦绕”是指往事缠绕在心头,令人难以忘怀。
4. “雨丝风片”形容的是细雨微风,多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这个词汇出自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惊梦》中,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5. “浓春”指春光浓艳的季节,但在诗中被用作情语,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不安。
注释详情»
王士祯简介: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他出生于山东新城(今桓台县),常自称济南人,是清初杰出的诗人、学者、文学家。他博学多才,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于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期,他继钱谦益而主持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他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他还爱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