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拼音译文赏析

  • yuè
    shí
    táo
    yuán
    wán
    yuè
  • [
    táng
    ]
    liú
  • chén
    zhōng
    jiàn
    yuè
    xīn
    xián
    kuàng
    shì
    qīng
    qiū
    xiān
    jiān
  • níng
    guāng
    yōu
    yōu
    hán
    lòu
    zhuì
    shí
    zài
    zuì
    gāo
    shān
  • yún
    fēng
    shān
    shàng
    cháng
    sōng
    shān
    xià
    shuǐ
  • qún
    dòng
    yōu
    rán
    zhōng
    tiān
    gāo
    píng
    qiān
    wàn
  • shào
    jūn
    yǐn
    shēng
    tán
    kōng
    yáo
    qǐng
    zhēn
    xiān
    guān
  • yún
    pīn
    xià
    xīng
    dǒu
    dòng
    tiān
    shēng
    hán
  • jīn
    xiá
    xīn
    xīn
    jiàn
    dōng
    shàng
    yǐng
    yóu
    pín
    wàng
  • jué
    jǐng
    liáng
    shí
    nán
    zài
    bìng
    nián
    yìng
    chóu
    chàng

原文: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译文及注释
在尘埃之中看到了月亮,心也变得宁静,何况是在清秋的仙府之间。月光凝聚,寒露滴落,此时站在最高的山上。碧空无云,风也不起,山上长满了松树,山下流水潺潺。群动悠然,一眼望去,天高地阔,千万里无边。少年引我登上玉坛,虔诚地向真仙官行礼,空中云彩竞相飞舞,星斗闪烁不定,天籁之音响彻肌骨。金色的霞光渐渐升起,太阳轮廓倾斜,影子变得更加频繁,绝美的景色难以再现,今后的岁月里,这一天必然会让人感到惆怅。
注释:
尘中:指尘世间,喧嚣繁忙的世界。
心亦闲:心境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清秋:指秋季的晴朗清爽。
仙府:仙人居住的地方。
凝光:指月光凝结成露珠。
最高山:指高山之巅。
碧虚:指天空。
长松:指高大的松树。
群动悠然:指山间的生物自由自在地活动。
天高地平:形容天空广阔,大地平坦。
少君:指诗中的人物。
升玉坛:指进入仙境。
真仙官:指仙境中的官员。
云拼:指云彩互相竞争,争夺空间。
天乐:指仙境中的音乐。
金霞:指日出时的霞光。
轮欹影促:指太阳的影子在地面上移动。
绝景良时:指难得一见的美景和好时光。
难再并:指难以再次重逢。
他年此日应惆怅:指将来回忆此时此刻,会感到惋惜和失落。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陋室铭》。整首诗共十六句,分为四个段落,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这种结构使得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非常有节制,使得整首诗的语言韵味更加浓厚。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游历天下之后回到故居,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与反思。 第一段写的是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作者通过描绘月色优美、景色迷人的桃源来表现出自己对人生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第二段写的是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作者通过描绘这一美好的景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人生的追求和对美好岁月的向往。 第三段则是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作者通过自由联想和畅想,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离开桃源的心情和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表现出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过去的追忆。 整首诗是一种将景物与情感相结合的写作风格,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和主题变换非常自然,在景物的变幻之中,作者展现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 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有些人认为这是刘禹锡对人生的感慨之作,作者通过描述寒露坠来表达人生的无常,那么就可以理解为作者在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另外一些研究者则认为这首诗是刘禹锡的政治表达,是对朝政之不满的直白抒发,尤其是后半部分描述朝廷的内容更是如此。 总之,这首诗兼具景物描写、情感渲染和思想表达等多种元素,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刘禹锡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反对官僚腐败的政治立场而闻名于世。然而,因为他支持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谪到了朗州,这也成为了他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朗州位于今天湖南常德市,这里的自然环境十分清幽,而刘禹锡也因为失意的遭遇而倍感孤独和无助。然而,在这种沉郁的氛围中,他的文学创作却迎来了一个高峰期。他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以排遣自己的愁绪。 著名的《竹枝词》和《浪淘沙》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这些作品充满了刘禹锡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生活的漂泊感的感悟,诗歌之间也流露着他对于现实的反思和关注。此外,他还写有关于桃源这个神秘而美好的地方的五言诗《游桃源一百韵》和七言诗《桃源行》等。这些作品再现了刘禹锡对于桃源的无限向往,也抒发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逃避之情。 另外,刘禹锡在桃源中还写下了一首五律《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在这首诗中,他以敏锐的感知力和精湛的表现技巧,将自然与人文、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了独特而深远的意境。尽管无从确定此首诗是否写于桃源,但它所蕴含的意象和主题,却和他在《游桃源一百韵》中描绘的最高顶有着密切的关联,呈现出了他的一贯风格和思想内核。 总之,刘禹锡在朗州桃源县遭遇失意之后,通过文学创作来排遣内心的愁苦,表现出了独特而深邃的情感体验。他以此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中的复杂和变化,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
在红尘中平常见到月亮,心境就已经平静,更何况是在这清秋的时候来到神仙的洞府之间?聚集而成的光芒像寒露般缓缓坠落,此刻我站在桃源的最高处。碧空中没有一丝云彩,风中也听不到一点声响,只能看到遍布山上的松树和山下的流水。所有运动的物体都在我视野范围内,天空如此高远,大地如此平坦,仿佛可以看到千万里之外。 "少君"带领我来到玉坛上,虔诚地请仙人赐教。云聚星移,仙乐奏响,是多么震撼人心的场面。金色的霞光从东方渐次升起,而月轮西斜,仙影逐渐消失在眼前,我不断回望,只因短暂的美景难以再现。 诗中的"少君"指的是与神仙有过交流的人。西汉武帝时期存在一名方士李少君,他自称曾见过神仙并学得长生不老之术,成功骗取了汉武帝的信任。此后,“少君”便用来代指能够带领人们游仙的向导。 译文详情»


刘禹锡简介
唐朝 诗人刘禹锡的照片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郡洛阳县人。唐朝诗人、哲学家,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有诗豪之称。代表作品《竹枝词》,《乌衣巷》,《望洞庭》,《浪淘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