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拼音译文赏析

  • shào
    nián
    yóu
    ·
    cháng
    ān
    dào
    chí
    chí
  • [
    sòng
    ]
    liǔ
    yǒng
  • cháng
    ān
    dào
    chí
    chí
    gāo
    liǔ
    luàn
    chán
    yáng
    niǎo
    wài
    qiū
    fēng
    yuán
    shàng
    duàn
    tiān
    chuī
  • guī
    yún
    zōng
    chù
    shì
    qián
    xiá
    xìng
    shēng
    shū
    jiǔ
    xiāo
    suǒ
    shào
    nián
    shí

原文: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相关标签:秋天写景

译文及注释
长安古道马缓缓地走,高柳中蝉声喧。夕阳西斜,秋风吹草原,眼望四方无边际。

归云一去无踪迹,不知前方何处。玩乐变得陌生,酒客孤独凄凉,不如年少时。
注释:
长安古道:指唐朝时期的长安至洛阳的古道。
马迟迟:马匹行走缓慢。
高柳:高大的柳树。
乱蝉嘶:蝉声嘶哑,不和谐。
夕阳鸟外:夕阳下的鸟儿。
秋风原上:秋天的风吹拂在原野上。
目断四天垂:眼前的景象美丽到让人目不暇接,仿佛四天都垂在眼前。
归云:指归去的云彩。
一去无踪迹:离去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何处是前期: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
狎兴生疏:因为长时间不接触而变得陌生。
酒徒萧索:喝酒的人们感到孤独和冷清。
不似少年时:与年轻时的情况不同。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柳永是唐宋时期著名词人,他的词作在长调慢词方面广受赞誉,但他在小令方面的成就同样值得关注。虽然一些学者认为唐五代小令大多以“春女善怀”的情意为主,但柳词中一些“自抒情意的佳作”,却写出了一种“秋士易感”的哀伤。这种特色在其一些长调的佳作如《八声甘州》、《曲玉管》、《雪梅香》等词作中,都可见其明显的表现。 但是,柳词的拓展不仅局限于长调慢词,而是在短小的令词中也有开拓。例如在《少年游》这首小词中,柳永将其自己所感受到的“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写入了这篇代表作。柳永往往怀有一种“失志”的悲哀,这是由于他既因家世之影响而曾经怀有用世之志意,又因天性之禀赋而爱好浪漫的生活。年轻时落第之后,他还可以藉着“浅斟低唱”来排遣,但年华老去后,他已经失去了当年的意兴,对于冶游之事早已不再感兴趣。由此,他遂在志意落空之后,增加了一种感情也失去了寄托之所的悲慨。 《少年游》小词恰好传达了柳永的双重悲慨。这首小词最能表达他的内心情感,通过细腻动人的词语反映了他的失意与无奈。它是一篇代表性的令词,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佳作之一。总体而言,《少年游》小词不仅在柳词中卓尔不群,也成就了中国古典文学历史上的一段美好传奇。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在长安古道上骑着瘦马缓缓行走,高高的柳树秋蝉乱嘶啼。夕阳照射下,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举目远望,看见天幕从四方垂下。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往日的期待在哪里?冶游饮宴的兴致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寥落无几,现在的我已不像以前年轻的时候了。 注释: 长安古道: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之中,为中国古代最长、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古道。 柳树:柳树是中国古代诗词中最常出现的植物之一,因为它既能用来作为景物描写,同时也可作为感情抒发的象征。 秋蝉:即蝉虫,因为它们主要在秋季鸣叫,所以古代诗词中常以蝉声来形容秋天的情景。 天幕:即天空,此处用“天幕”来形容天空是一种修辞手法,给人以壮观的感觉。 归去的云:即行云流水,可理解为云朵随风飘动的样子。 冶游:指狂欢疯狂地玩乐。 译文及注释详情»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他曾在宋仁宗朝当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他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