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拼音译文赏析

  • wàng
    dòng
    tíng
  • [
    táng
    ]
    liú
  • guāng
    qiū
    yuè
    liǎng
    xiāng
    tán
    miàn
    fēng
    jìng
    weì
  • yáo
    wàng
    dòng
    tíng
    shān
    shuǐ
    bái
    yín
    pán
    qīng
    luó
    (
    shān
    shuǐ
    zuò
    shān
    shuǐ
    cuì
    )

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色一作:山水翠)


相关标签:山水写景

译文及注释
湖水波光闪烁,秋月皎洁明亮,二者相映相衬,和谐共存。潭水平静无风,如同一面未经磨砺的明镜。远望洞庭湖的山水景色,如同白银盘中的一只青螺,清新明亮。
注释:
湖光:湖水的光彩。
秋月:秋天的月亮。
两相和:相得益彰,相互协调。
潭面:潭水的表面。
无风:没有风。
镜未磨:比喻水面非常平静,像没有经过打磨的镜子一样。
遥望:远远地看。
洞庭:洞庭湖,中国南方的大湖之一。
山水色:山和水的颜色。
白银盘里:像银盘一样的湖面。
一青螺:一只青色的螺。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湖光秋月两相和, hú guāng qiū yuè liǎng xiāng hé, 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 fēng jìng làng xī,yuè guāng hé shuǐ sè jiāo róng zài yī qǐ。 潭面无风镜未磨, tán miàn wú fēng jìng wèi mó, 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hú miàn jiù xiàng bù yòng mó shì de tóng jìng,píng huá guāng liàng。 遥望洞庭山水翠, yáo wàng dòng tíng shān shuǐ cuì,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 shān qīng shuǐ lǜ。 白银盘里一青螺。 bái yín pán lǐ yī qīng luó。 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lín mù cōng lóng de dòng tíng shān sǒng lì zài fàn zhe bái guāng de dòng tíng hú lǐ,jiù xiàng bái yín pán lǐ de yī zhī qīng luó。 【注释】: 1. 洞庭:指湖南岳阳洞庭山和洞庭湖。此处特指洞庭湖。 2. 一青螺:比喻形似青螺壳的一种小山峰,位于洞庭湖中部。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曾历任很多要职,但因为得罪了当时的权臣李膺而被贬到南方的荒地。在这里,他度过了二十年漫长的流亡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多次到洞庭湖游览,观察、描写、感受这里的自然美景和民俗文化。据文献记载,他大约来了六次,其中有一次是在秋天转任和州之后。这次行脚对他的生命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刘禹锡创作出了《太湖秋思》。这首诗以作者走过洞庭湖,看到夜幕下的湖光、秋月为主线,营造出一幅自然风光优美的图画。他用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感性的语言,将湖光和秋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秋天洞庭湖的清新和宁静。诗中还提到了洞庭山和洞庭湖中的一些景点,如白银盘、前山、岳阳楼等。通过对这些景点的描绘,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洞庭湖的美丽。同时,作者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对流亡生活的苦涩和对故土的深情,令人为之动容。 此外,刘禹锡在《太湖秋思》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个诗篇显得更加生动有趣。例如,“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洞庭湖比作光滑的铜镜。这样的写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韵味。 总的来说,《太湖秋思》是刘禹锡的一篇代表作,它不仅展示了他的才华和文学造诣,更展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详情»


简析
本文是一篇对于佚名诗人所作《洞庭秋思》的简析。整篇文章以“湖光秋月两相和”引出,详细解读了全诗的意境和写法。 首先,文章从第一句“湖光秋月两相和”入手,解释了诗人通过水光和月色的交融来表现洞庭湖面的开阔和远大。接着通过镜子比喻和君山的翠绿之色,描绘了夜晚湖面的平静和湖中君山的美丽。而在第四句,“青螺浮动”的比喻更是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君山的灵动和如画的美景。 此外,文章还点明了诗中表现出的深邃的诗意,诗人借助洞庭湖光秋月的景色,表达了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文章用“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同时,作者也通过“镜未磨”三字描绘出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美好景象。 总之,这篇文章生动地解析了《洞庭秋思》的意境和写法,通过对细节的解读,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这首优美的诗歌。 简析详情»


鉴赏
《洞庭秋思》是一首形象生动、词藻精练的优美诗篇。诗人以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朦胧美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他对自然风景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整首诗以“湖光秋月两相和”为开头,直接点明主题,并表现出水光、月色交融之美。接着,诗人用“青螺浮动”等形象生动的描写,勾勒出君山的灵动美和如画美景,表现出近处的别致美和远处的奇丽美。 在词语的运用方面,诗人用“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画面,而“镜未磨”三字则形象地刻画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宁静温柔的景象。通过细节的描写和词藻的精练,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到这幅优美的山水画卷之中。 此外,诗人还通过“翠峰环抱”等描写,将君山与周围的风景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高远、开阔的气势。整篇诗歌通过境界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趣,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秘。 总之,《洞庭秋思》是一首意境深刻、文笔精湛的诗篇,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山水之美的独特感悟,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生命力。 鉴赏详情»


刘禹锡简介
唐朝 诗人刘禹锡的照片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郡洛阳县人。唐朝诗人、哲学家,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有诗豪之称。代表作品《竹枝词》,《乌衣巷》,《望洞庭》,《浪淘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