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译文及注释:
瘴江南去,流入云烟,望尽黄茆,便是海边。
山腹雨晴,增添象迹,潭心日暖,长出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的影子,飓母偏惊,旅客的船只。
从此忧来,不是一件事,岂容华发,等待流年。
注释:
瘴江:指四川盆地的瘴江,因其流域瘴气弥漫而得名。
黄茆:一种生长在海滩上的植物。
象迹:指象的踪迹。
潭心:指潭水的中心。
长蛟涎:指蛟龙的口水。
射工:指射箭的人。
飓母:指飓风的母体,即风暴。
华发:指头发花白,年老的象征。
流年:指光阴流逝的岁月。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江水南去隐入那茫茫云烟,遍地黄茅的尽头便是海边。
江(jiāng):大河。指长江。
南(nán):向南流去。
茫茫(máng máng):形容广阔、模糊不清的样子。
遍(biàn):到处,全是。
黄茅(huáng máo):草名,生长在海滨及盐碱地区。
尽头(jìn tóu):终点,尽头。
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阳光灼热潭水里水蛭浮现。
山腰(shān yāo):山的腰部。此处指山林之中。
大象(dà xiàng):指野生的大象,可能经常出没于此地。
灼热(zhuó rè):非常炎热。
潭(tián):池塘。
水蛭(shuǐ zhì):一种水生的寄生动物,吸附在水草上。
射工阴险地窥伺行人身影,飓母不时地惊扰旅客舟船。
射工(shè gōng):行路的强盗。
阴险(yīn xiǎn):心机歹毒,狡猾。
窥伺(kuī sì):暗中观察,监视。
行人(xíng rén):指旅途中的行人。
飓母(jù mǔ):台风的一种。
旅客(lǚ kè):旅行的人。
从今后忧虑之事何止一桩,哪容我衰老之身再挨几年!
忧虑(yōu lǜ):担忧、烦恼。
衰老(shuāi lǎo):变老、衰退。
挨(ái):经受、承受。
注释:此诗描绘了自然风光和行路中的险恶环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忧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艰难。整篇诗抒发了作者对于生命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此篇诗出自唐朝,作者佚名,所写的是柳宗元在赴任柳州刺史途中的所见所感。当时,柳宗元因谗被贬至柳州,他沿湘江溯流而上,进入岭南地区,并最终通过灵渠进入岭南水系,来到了他的任命地点柳州。这篇诗反映了作者在途中所观察到的自然风光和旅途中的险恶环境,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不安和忧虑。
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说,唐朝已经进入了盛世,但是政治腐败和官僚作风日益严重,导致了许多人的不满和反叛。其中,柳宗元也曾多次提出批判和建议,但最终却遭到谗言陷害,被贬至柳州刺史。在这种情况下,柳宗元在旅途中不断思考自己的人生和命运,深入反思社会的黑暗和艰难。这篇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具有强烈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佚名作家在赴任柳州刺史途中,观察岭南特异风物,反映出当地荒凉落后的自然环境和政治险恶情况。诗歌形象地描绘了瘴江、黄茆、象迹、蛟涎、射工、飓母等特有的风景和生物,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的贫瘠而又险恶。同时,诗歌也用象征手法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忧虑之情。
诗歌的最后两句:“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表现了作者的不甘和奋斗精神。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所表现的消沉不同,诗人并没有被困难击倒,而是在面对困境时,仍然保持着顽强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他表示不能坐待时光的流逝,要在柳州刺史任内为治理地方有所建树。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岭南特有的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贫瘠而险恶的政治环境的忧虑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他保持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和对未来的期许。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是我们生活中值得学习的。
赏析详情»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河东人(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以文学、思想、经学、宗教等领域的成就著称。后世编撰柳宗元作品《柳河东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