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译文及注释:
伏波惟愿裹尸还:希望能够裹着尸体回到故乡。
定远何须生入关:为什么要冒生命危险进入关中。
莫遣只轮归海窟:不要让我只能回到海底洞穴。
仍留一箭射天山:仍然留下一支箭射向天山。
注释:
伏波:指南方的海洋。
裹尸还:指死后归葬故乡。
定远:指定远军,唐朝时期的一支军队。
生入关:指参加战争,进入边关。
只轮:指只身。
归海窟:指归葬于海底。
一箭射天山:指留下一箭,表达不屈不挠的精神。天山是古代西域的一座山,象征着边疆。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塞下曲》是一首刻画了将士们久戍边疆、思归家园的怨望情绪的边塞诗。这首诗同时也包含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和决心,为读者展现了当时的军人精神。
诗的开篇用两句高度评价东汉名将马援和班超。其中“伏波惟愿裹尸还”一句描绘了马援军人气概。马援曾表示男儿应当在边疆战死,并以马革裹尸回葬家乡。而“定远何须生入关”一句,则是表现出班超军人的气魄。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平定叛乱、边境安宁后,请求回朝,但慨叹没有到达他希望进入的玉门关。这两这句话都展现了将军们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的英勇本色。
接下来的两句“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则表明了将士们灭敌长卫边疆的毅力和决心。其中“莫遣只轮归海窟”一句以“一只车轮”来形容敌人,意喻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仍留一箭定天山”一句则是讲述唐初薛仁贵等将领西征的事迹。在战斗中薛仁贵弓箭精通,曾一箭射下天山山头的野兽,从而成为一段佳话。此句表现出军人必须有克敌制胜的能力。
此外,诗中还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诗句,表达了将士们离家边塞的惋惜和无奈。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凝聚了边塞军人保家卫国、执守边疆的坚强精神。这种坚毅和勇气,历经时间沉淀,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赏析详情»
李益简介: 李益(746-829),唐代诗人,字君虞,出生于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考取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游历诗文,作诗及散文,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