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及注释:
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从远处流过白云之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一座孤独的城池矗立在万仞高山之上。
羌笛何须怨杨柳:羌笛为何要怨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因为春风无法吹过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单于向北望去,云堆漫漫,
杀马登坛祭几回:多次杀马登坛祭祀。
汉家天子今神武:汉家天子如今英勇神武,
不肯和亲归去来:不愿意回去与敌人和亲。
注释: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流,发源于青海,流经九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孤城:指黄河南岸的崤山,因为地势险峻,只有一座城池。
万仞山:山高千仞,指山势险峻。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类似于笛子。
杨柳:柳树的一种,因为枝条柔软,常被用来比喻女子柔弱。
玉门关: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
单于:匈奴的首领。
拂云堆:指匈奴的居住地,位于今天的蒙古国境内。
杀马登坛:指匈奴的祭祀仪式,常常用马作为祭品。
汉家天子:指汉朝的皇帝。
神武:指皇帝的武功高强,有神奇的力量。
和亲:指通过婚姻来达成和平的方式。
归去来:指来回往返。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纵目望去(纵:放开,任凭。目:眼睛。望:看。纵目望去:任凭眼睛观察。),
黄河渐行渐远(渐:渐渐。行:流淌。远:远离。),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缭绕:围绕。)
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万仞:形容山峰高大。)
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孤城:独立的城市。耸峙:高耸而矗立。)
显得孤峭冷寂。(显得:似乎是。孤峭:孤立而险峻。冷寂:寂静而冷清。)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羌笛:一种民族管乐器。)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原来:事实上。一带:周围地区。春风:春天的风。吹不到:没有吹到。)
【其二】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汉字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登高》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名篇。据说,王之涣和其他两位诗人在旗亭饮酒时遇到了一位梨园伶人,他们相约要把自己的诗演唱出来比较高下。王之涣的诗被演唱了,此时梨园伶人却演唱了这首《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听完后甚为得意,此事也就成为了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远方的壮丽景色,前两句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描绘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仿佛黄河如一条丝带缓缓地流淌,最后飞升至云端。这样的气象开阔、神思飞跃让人不禁为之惊叹。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不同,《黄河远上白云间》表现的是静态美,意在表达黄河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
整首诗展示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自然风光,让人感受到了这个地区宏伟壮丽的景象。此外,诗中对于黄河的观察角度也很有意思,从自下而上的角度观察黄河远上白云间与自上而下的视线观察“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不同,但都表现出了黄河源远流长的气魄和声势。
《黄河远上白云间》这首诗广为流传,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揭示了诗人眼中的黄河之美,展示了边疆壮美的自然景色。由此可见,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诗歌盛世的时代,而《登高》更是其中一朵最为夺目的花朵。
鉴赏详情»
王之涣(688—742),唐代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今蓟县-北京市德胜门)。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