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孰知非远别,终念对穷秋。
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
译文及注释:
饮酒莫辞醉,不要担心喝醉了。喝多了也不会有什么烦恼。谁知道我们不是因为离别而醉,最后还是会想念那个穷秋时节的相遇。
从滑台门外看,淇水在眼前流淌。你走了,回头看看,风浪已经淹没了渡口。
注释:
饮酒莫辞醉:喝酒就要喝醉,不要担心喝多了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醉多适不愁:喝多了反而不用担心,因为醉了就不会有烦恼。
孰知非远别:谁知道这不是永别。
终念对穷秋:最后还是会想起这个秋天。
滑台门外见:从滑台门外看。
淇水眼前流:淇水在眼前流淌。
君去应回首:你走了应该回头看看。
风波满渡头:河面上波涛汹涌。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这首诗的作者为佚名,但据《全唐诗》的记载,有一种可能是由韦司仓所作。韦司仓是唐朝一位姓韦的官员,担任过管仓库的职务。在这首诗中,诗人描述了古都陈留城破败荒凉的景象,其中用到“穷”一字,但根据《英华》的注释,“新”更为恰当。
此外,在诗中还有一句“滑台二句”,意为黄河流经滑州,淇水汇入黄河。《元和郡县志》中,滑州(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被称为白马县,其中有一篇记载:“黄河去外城二十步。”这说明滑州地处黄河附近,河水泛滥,可能对当地人民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诗人在描绘破败的古城时,通过地理信息的引入,使得整个古城的衰败呈现在读者眼前。这也表现出诗人在描写古城时的细致入微,赋予了诗歌更加真实生动的形象,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种凄凉的氛围。
注释详情»
题解:
这首诗的作者尚不详,但有一种可能是由韦司仓所作。韦司仓曾于唐朝开元二十九年隐居于淇河之畔一年,期间与其他文人交往,其中就包括高适。据《全唐诗》的记载,高适曾在送韦司仓顺着淇河前往滑州(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时,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首两句是作者致酒别之词,表达了对临别难舍之情。接下来的三四句则描述了秋天离别的情景,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怀念和伤感。“淇水眼前流”是对隐居地的地理位置的描绘,也是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反映。
在诗歌的最后两句,作者表达了对韦司仓前途的祝福和期望,同时也描绘了淇河当时可以行舟航运的情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通过对别离和怀念的描写,将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融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深情的内心世界。同时,从诗中也可以看出唐朝文人所具有的高雅气质和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题解详情»
高适(704—765年),唐朝边塞诗人.字达夫,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行次三十五,故称“高三十五”。早年在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以耕钓为生,后出任封丘县尉。安史之乱期间,先后出任淮南、剑南节度使,又担任彭蜀二州刺史、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病逝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长于古风、乐府,论诗推崇建安风骨。其诗题材广泛,尤能反映民间疾苦,语言质朴,风格雄浑,与岑参并称“高岑”,又与王之涣、王昌龄、岑参合称“边塞四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