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译文及注释: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在雨中,禁火的空房子很冷,只有一只流莺独自在江边听着。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我拿起酒杯,看着花儿,想起我的兄弟们,杜陵的寒食节,草地上青青的。
注释:
雨中禁火:下雨天不可以生火,因为火若燃起来,很容易引起火灾。
空斋冷:空荡荡的房间很冷。
江上流莺:江边的鸟儿在歌唱。
独坐听:独自一人坐着听。
把酒看花:拿起酒杯,看着花儿。
诸弟:指兄弟们。
杜陵寒食:杜陵是唐朝时期的一个地方,寒食是清明节前一天的节日,人们会去祭祀祖先和扫墓。
草青青:草地上的草很绿。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
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在寒食节的雨中,更加显得寒冷。我独自一人坐在雨中听着江上黄莺的鸣叫。在端着酒杯赏花时,突然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一片荒凉萧瑟的景象。
译文详情»
赏析二:
前句的萧索相比,这一句则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诗人独自一人坐在江边,与周围的自然相互映衬,更加突出了他内心的孤寂与感伤。他目睹着流莺的飞舞,听到它们清脆的啼唱,但是却不能和它们一起享受这片美景,这种对自由的羡慕和渴望,与前面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演绎出了一种矛盾的情感体验。这种矛盾感贯穿了整首诗,反映了一个流浪者内心的挣扎和彷徨。
最后两句连成一篇,写出了诗人难以排遣内心烦闷、苦楚的状态。他喝下冷酒,看着带露的红花,但是仍然不能抚慰自己心中的孤苦。这里“无限的愁绪”与“心中无尽的孤凄”展现了作者自我封闭时的深切感受。诗人通过寒食节这个特殊的命题,描绘了一位身处异乡、孤独寂寞的流浪者内心的种种感受,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总之,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沉,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流浪者的孤独与苦楚,极具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赏析二详情»
赏析一: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佚名韦应物的《寒食》进行的,从语言、章法、意境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这首诗是一个手足情深的诗人创作的,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虽然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但是针线极其绵密,首尾呼应,紧扣诗题。诗的第二句暗示了独坐异乡,第三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通过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写法,表现出了杜陵青草这个思乡之情的复杂性和微妙变化。
从章法上来看,这首诗实现了中心与边缘的统一。诗的首尾呼应,中间两句承上启下,通过气氛、景色、心情的反差和联想,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增强了读者对杜陵青草这种思乡之情的感同身受。
从意境上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寒食节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所怀有的思乡之情,表现了他的孤独和渴望。随着阴雨的倾泻与空斋的寂静,一种淡淡的哀愁从诗中透露出来。而诗人对寒食节万户无烟、人人禁火的描写,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个节日的寂寞和凄清。
总的来说,佚名韦应物的《寒食》以其深刻的赏析和细致的描写,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远离故乡、思念亲友这种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也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
赏析一详情»
韦应物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歌风格恬淡高远,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因此被称为“韦苏州”。他的诗作被收入《韦江州集》、《韦苏州诗集》和《韦苏州集》三部作品,共计23卷,其中散文仅存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