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孤帆一作:归帆)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译文及注释: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木叶凋落,候鸟南飞,江面上吹着北风,寒意袭人。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我家在襄水之畔,远隔楚地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思乡之情已达极点,泪已流尽,只有孤帆在天际飘荡。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想问迷津之路,但平海夜色渐浓,漫漫无边。
注释:
木落:指秋天树叶落下来。
雁南度:指候鸟南飞。
北风江上寒:指江面上的北风很冷。
我家襄水曲:指作者的家乡在襄阳,襄阳有一条叫襄水的河流。
遥隔楚云端:指作者的家乡与楚地相隔很远。
乡泪客中尽:指离乡别井的客人已经流尽了乡泪。
孤帆天际看:指孤独的帆船在天际上漂浮。
迷津欲有问:指作者想问路。
平海夕漫漫:指夕阳下的平海很广阔。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格外寒冷。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茫。思乡的眼泪在旅途中流尽,看着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注释:
1. 襄水:黄河支流之一,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注入黄河于河南省驻马店市。
2. 楚:楚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
3. 眼泪:指思乡之情而流的眼泪。
4. 徜徉:缓缓地往来飘荡。
5. 风烟迷离:形容景色阴晦,不清楚明了的样子。
6. 渡口:过江的口岸。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婉约抒情为主,广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据《全唐诗》记载,孟浩然曾于公元727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这个旅程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两年后,他再次踏上了漫游之路,这一次的目的地则是吴越。这段漫游经历成为了孟浩然生命中的重要部分,也成为了他创作的灵感源泉。
而这首诗则是孟浩然在漫游长江下游时期的一个秋天所作。当时正值秋季,树叶纷纷飘落,大雁南迁,北风萧瑟,江水格外寒冷。孟浩然沿着襄水之滨曲曲弯弯的小路行走,观察自然风光,思念故乡,内心深处感慨万千。在这样的环境下,孟浩然写下了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旅途中所见所闻的感悟和体验。
因此,这首诗是孟浩然旅途经历与心境交融的产物,也是他的一篇代表作之一。它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个人情感为核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达能力。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感的抒情诗歌,诗人用细腻而复杂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全诗情感有些复杂,其中折射出作者内心的矛盾,即一方面渴望归隐农村过田园生活,另一方面又想要通过求官做事来展开自己的鸿图壮志。这种矛盾构成了诗歌的内容,并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纷扰。
在写作手法上,诗人通过描绘秋季景象来突出“早寒”主题,选取落木、南行的鸿雁、北风呼啸等自然现象来表现出深秋季节的寒冷和孤独,进而引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第二联中,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与故乡的隔阂,以及对故乡的眷恋。襄水曲与楚云端的描述,在其中体现出对家乡山川的深厚怀念。这种怀念更由于隔着遥远的距离而愈发浓烈,使诗人愁肠百结,感叹“身在何处?岁在远方”。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细腻而自然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思乡之情。同时,该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历史意义,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鉴赏详情»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以字行,唐代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阳)人,又称孟襄阳,盛唐時期著名詩人,屬於山水田園派。孟浩然年輕時曾遊歷四方,故後人稱他孟鹿門、鹿門處士,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律詩,题材大多關於山水田园和隐逸、旅行等内容。他與王維、李白、張九齡交好,继陶渊明、谢灵运、谢朓之后,开盛唐山水詩之先声。知名詩作有《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