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译文及注释:
沅溪夏晚足凉风:在夏日的晚上,沅溪的凉风十分舒适。
春酒相携就竹丛:一起品尝春日的美酒,走进竹林之中。
莫道弦歌愁远谪:不要说弹唱的歌曲是因为离家远而感到忧愁。
青山明月不曾空:青山和明月从未空虚无物。
注释:
沅溪:湖南省的一条河流,流经岳阳市。
夏晚:夏季的晚上。
足凉风:凉爽的微风。
春酒:春季酿制的酒。
相携:一起走。
竹丛:竹林。
莫道:不要说。
弦歌:指琴声和歌声。
愁远谪:忧愁远离。
青山明月:指自然景色。
不曾空:不曾空虚。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
夏天的夜晚,在沅溪边散步,吹着凉爽的风。朋友们相互陪伴,带着酒来到竹林深处。我们的音乐和歌声,并不是因为被贬谪的哀愁,而是因为远处的青山和当空的明月永远不会缺席。
译文详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夏夜竹林聚会的诗,首两句“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表现了一个恬静的夏夜,有凉爽的风和好友之间的聚会,似乎是一种无忧无虑、轻松愉悦的场景。但本诗并非只是表现欢愉、轻松的场景,而是充满着苦涩的情感。王昌龄曾经历过官场坎坷、多次被贬谪,此时也正身处异地,内心深处难免有着被贬谪的苦涩之情。因此,他在这首诗中通过“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描绘出放松的场景,再通过“莫道弦歌愁远谪”暗示出自己的疾苦之情,表现出深沉的思考和内心的挣扎。
同时,王昌龄也表达了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他将“青山明月”作为自己心灵深处所向往的东西,认为它们是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代表诗人那不灭的灵魂和追求自由和平和的人格力量。因此,王昌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生命自由、美好的向往和对境遇艰辛的心理打磨,同时也展示了他深邃的思想和高度的精神追求。
赏析详情»
王昌龄(?-756年?),字少伯,行大,太原郡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曾任龙标县尉。唐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他的诗和高适、王之涣齐名,因其善写场面雄阔的边塞诗,而有“诗家天子”(或作“诗家夫子”)、“七绝圣手”、“开天圣手”、“诗天子”的美誉。世称“王江宁”。著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