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二首》拼音译文赏析

  • cóng
    jūn
    xíng
    èr
    shǒu
  • [
    táng
    ]
    wáng
    chāng
    líng
  • xiàng
    lín
    huāng
    shuò
    fēng
    zhěn
    guī
    píng
    shā
    wàn
    feī
    niǎo
    宿
    chù
  • liè
    cháng
    yuán
    piān
    piān
    bàng
    biān
    shēng
    yáo
    bái
    cǎo
    hǎi
    shēng
    huáng
  • bǎi
    zhàn
    fēng
    chén
    shí
    nián
    shuāng
    lòu
    suī
    tóu
    dìng
    yuǎn
    weì
    zuò
    jiāng
    jūn
    shù
  • zǎo
    zhī
    xíng
    nán
    huǐ
    zhāng
  • qiū
    cǎo
    qīng
    jiǎo
    gōng
    chí
    xián
    weí
    lóng
    chéng
    zhàn
    zhèng
    zhí
    bīng
  • jūn
    héng
    huāng
    zhàn
    hān
    jiāng
    cháng
    fēng
    jīn
    dòng
    bái
    lòu
    tiě
    shī
    湿
  • chóu
    biān
    shēng
    nán
    tíng
    shí
    zhù
    duàn
    péng
    zhuàn
    hán
    yàn
    feī
    xiāng
  • wàn
    yún
    shā
    zhǎng
    píng
    yuán
    bīng
    xiàn
    weí
    wén
    hàn
    shǐ
    使
    hái
    xiàng
    dāo
    huán

原文: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相关标签:边塞

译文及注释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平沙万里余,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注释:
向夕:指傍晚时分。
大荒:指边疆荒凉之地。
朔风:指从北方吹来的寒冷风。
轸:指思念、忧虑。
归虑:指思考回归的问题。
平沙:指平坦的沙漠。
飞鸟宿何处:指鸟儿在夜晚停留的地方。
虏骑:指敌方的骑兵。
猎长原:指在广阔的原野上狩猎。
翩翩:形容骑马飞奔的样子。
傍河:指在河边。
边声:指边境的战争声音。
摇白草:指战马奔跑时草地摇曳的样子。
海气:指边疆的湿气。
黄雾:指黄色的雾气。
百战苦风尘:指经历了无数次战争,风尘劳累。
十年履霜露:指在边疆守卫了十年,经历了严寒的霜露。
虽投定远笔:指虽然已经退休,但仍然写作。
未坐将军树:指未能成为一名将军。
早知行路难:指如果早知道行路艰难,就不会轻易出发。
悔不理章句:指后悔没有认真学习文章的章句。
秋草马蹄轻:指秋天草地上马蹄声轻柔。
角弓:指弓上的角。
持弦急:指拉弓的速度很快。
龙城:指边疆的重要城市。
胡兵:指北方的游牧民族。
军气横大荒:指军队的气势在荒凉的边疆上展现。
战酣:指战斗激烈。
长风金鼓动:指长风吹动战鼓的声音。
白露铁衣湿:指战士的铁甲上沾满了露水。
四起愁边声:指四面传来的边境战争的声音。
南庭:指朝廷的南门。
孤自转:指孤独地转动。
寒雁飞相及:指寒冷的天气中,雁儿飞行的队形很整齐。
万里云沙涨:指边疆的云和沙子很多。
平原冰霰涩:指平原上的冰雹很冷。
汉使:指朝廷派出的使者。
刀环:指战士的刀鞘。
泣:指哭泣。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本文提到的诗歌作者是佚名,诗歌中涉及了一些生僻的词语和典故: 1. 大荒:指极其偏远荒僻的地方。 2. 朔风:北风。在古代中国,朝廷设有「朔」、「建」两府,其中「朔」指北方,因此称北风为朔风。 3. 轸归虑:意为归家的思虑使人心痛。轸:痛。 4. 虏骑:指塞北匈奴骑兵,此处指突厥等少数民族骑兵。 5. 翩翩:形容马骑轻疾的样子。 6. 边声:边地所特有的声响。 7. 海气:指湖泊上的雾气。 8. 定远:指定远侯班超,唐代将领,曾经平定西域等地,被封为定远郡王。 9. 行路难: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描写行路困难、历尽磨难的情景。 10. 角弓:指用兽角装饰的硬弓。持弦:张弦。 11. 龙城: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在今蒙古国境内。 12. 金鼓:分别指钲和鼓,是古时军中用于号令的两种乐器。 13. 南庭:指南匈奴单于的住处,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南部。 14. 蓬: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用来比喻荒芜或者孤独。 注释详情»


鉴赏
这组诗歌以边塞为背景,表达了老战士在征战多年之后,因功业志向难酬而产生的懊悔之情,以及长年戍边征战的将士们的思乡情结。 第一首诗笔墨简洁而深刻,通过对边塞荒凉景象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种景象与老将军对自身功业的难圆之愁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心境上的互动。尤其是诗人借用典故,将老将军的矛盾心情嵌入到历史沧桑的长河之中,将诗歌的内涵拓展到更为普遍的层面。虽然“悔”是一时的激愤之语,但读来仍不禁让人感到辛酸和无奈。 第二首诗则更加深刻地描绘了长年戍边征战的将士们的思乡之苦。诗人运用凝重的笔调,描写了战争的惨烈、边塞萧索荒凉的风光,以及将士们在征战中的沉重压力。在诗歌的前半部分,景物描写与将士心境交织在一起,使得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这种难以言说的心境。而在带有孤独哀婉色彩的结尾处,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行路难”这个乐府旧题,并点出了所有戍边将士心中的归宿之所,让人读之更加感同身受。 总之,这组诗歌通过对边塞荒凉景象和战士思乡情结的深入表现,传递出一种自觉和无奈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诗人的语言炉火纯青,意境深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珍贵的文学艺术品。 鉴赏详情»


王昌龄简介
唐朝 诗人王昌龄的照片

王昌龄(?-756年?),字少伯,行大,太原郡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曾任龙标县尉。唐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他的诗和高适、王之涣齐名,因其善写场面雄阔的边塞诗,而有“诗家天子”(或作“诗家夫子”)、“七绝圣手”、“开天圣手”、“诗天子”的美誉。世称“王江宁”。著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