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二首》拼音译文赏析

  • shī
    èr
    shǒu
  • [
    weì
    jìn
    ]
    cáo
  • màn
    màn
    qiū
    cháng
    liè
    liè
    beǐ
    fēng
    liáng
  • zhǎn
    zhuàn
    néng
    meì
    páng
    huáng
  • páng
    huáng
    jiǔ
    bái
    lòu
    zhān
    shàng
  • shì
    qīng
    shuǐ
    yǎng
    kàn
    míng
    yuè
    guāng
  • tiān
    hàn
    huí
    西
    liú
    sān
    zhèng
    zòng
    héng
  • cǎo
    chóng
    míng
    beī
    yàn
    nán
    xiáng
  • duō
    beī
    mián
    mián
    xiāng
  • yuàn
    feī
    ān
    liáng
  • xiàng
    fēng
    cháng
    tàn
    duàn
    jué
    zhōng
    cháng
  • èr
  • 西
    beǐ
    yǒu
    yún
    tíng
    tíng
    chē
    gài
  • zaī
    shí
    shì
    piāo
    fēng
    huì
  • chuī
    dōng
    nán
    xíng
    xíng
    xíng
    zhì
    huì
  • huì
    feī
    xiāng
    ān
    jiǔ
    liú
    zhì
  • zhì
    chén
    cháng
    weì
    rén

原文: 其一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其二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译文及注释
其一:
漫漫的秋夜很长,烈烈的北风很凉。
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披上衣服起来彷徨。
彷徨已经很久,白露沾湿了我的衣裳。
俯视清水波纹,仰望明月光辉。
天上的银河向西流,三五星星在上面纵横交错。
草虫鸣叫着,有些悲伤,孤雁独自向南飞。
心中郁郁多愁思,思念着故乡。
愿意飞翔,但没有翅膀,想要渡过河却没有桥梁。
向着风长叹息,心中痛苦难忘。

其二:
西北方有一朵浮云,形状像车盖一样高高飘起。
可惜没有遇到它,只能随着飘风一起飘荡。
风吹着我向东南方向前行,一直走到了吴会。
吴会不是我的家乡,怎么能够长久停留呢。
放弃了就不要再提起,作为客人常常害怕受到别人的排斥。
注释:
注释:
其一:
辗转:反复翻身。
彷徨:徘徊不定。
白露:秋天夜晚露水凝结在物体表面形成的白色水珠。
俯视:向下看。
仰看:向上看。
天汉:银河。
三五:指星座。
草虫:指秋天夜晚常见的蟋蟀等昆虫。
孤雁:独自飞行的雁。
郁郁:忧愁。
绵绵:连绵不断。
愿飞安得翼:希望有翅膀飞翔。
欲济河无梁:想要渡过河流,但没有桥梁。
中肠:指心肠,内心深处的感受。
其二:
浮云:高空漂浮的云朵。
亭亭:高耸挺拔。
车盖:形状像车顶的云朵。
适与:恰好遇到。
飘风:轻微的风。
吹我东南行:被风吹向东南方向。
吴会:古代地名,今江苏省苏州市。
畏人:害怕被人发现。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鉴赏:曹丕的《杂诗二首》抒写了一位乡游子在异乡漂泊的情愫与心境。作品不仅运用了代言体的手法,还善用了白描的手法,精妙地表现了游子的孤寂无助,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首先,曹丕的《杂诗二首》以代言体的手法来抒发游子的情怀。在这种体裁下,作者通过代入他人的身份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以此避免了单调的自我吐露,也能够更具有普遍性和象征性。在这两首杂诗中,曹丕将自己置于游子的角色中,与读者共同体验游子的孤独和无助。这种代言体的手法让作品更加深刻地表现了游子的心理状态,也给读者带来了更广阔的联想空间。 其次,曹丕善用了白描的手法,将大量篇幅用于描写游子的情态,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在第一首杂诗中,曹丕用了整整十二句诗,即占全诗三分之二的篇幅,着意描写主人公夜不安席、徒倚彷徨的情态。通过环境的丰富描写和细腻入微的心理刻画,曹丕将游子孤独无助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手法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游子的心境,也充分展现了作者对细节的把握和艺术感染力。 总之,曹丕的《杂诗二首》以代言体的手法塑造了一位乡游子的形象,善用了白描的手法描写了游子的情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感染力。作品既有思想性,也有艺术性,向读者传递了深刻的情感和启示。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漫漫的秋夜多么深长,烈烈的北风吹来正凉。躺在床上辗转不能睡,披衣而起徘徊在前堂。徘徊不定时光忽已久,白露渐渐浸湿我衣裳。 注释:这段文字描写了深秋的夜晚,北风刺骨,让人难以入眠。主人公披衣起身,在前堂徘徊不定,穿越了时间的流转,到了半夜,衣服早已被露水浸湿。 俯视池中清水起微波,仰看空中皎皎明月光。心星噣星排列呈纵横,银河转而流向正西方。草虫的叫声多么可悲,鸿雁孤独地向南飞翔。 注释:主人公俯视池塘,水面微波荡漾,仰望天空,皎洁的月光明亮如昼,闪闪发光。天上的星星分布呈现纵横交错的形状,银河在天幕间洋溢、流转东西。草虫的悲鸣声、鸿雁孤独飞翔的景象诉说着主人公内心的感慨和忧伤。 内心闷闷不乐忧愁多,连续不断地思念故乡。想要高飞何处得双翅,想要渡河河面无桥梁。面对长风而微微叹息,忧思不尽断我腹中肠。 注释:主人公内心郁结,思念家乡,忧愁不已。他希望能够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却因为没有双翅束手无策;他想要过河,但是河上没有桥梁,让他倍感无助。主人公面对着冷峻的北风,微微的叹息声响彻夜空。 西北天空有一朵浮云,耸立无依形状如车盖。可惜浮云没遇好时机,恰巧与突起的暴风遇。暴风吹我飘行到东南,南行来到吴郡会稽郡。吴会二郡不是我故乡,如何能够在此久停留。抛开忧愁不必说其他,客子身居异乡畏人欺。 注释:天空中有一朵在北西方向缓缓飘来的浮云,形状如车盖般壮观。不巧,它遇上了突起的暴风,被吹向东南方向,经过漫长旅程,到达了吴郡会稽郡。尽管这个地方风景不错,但它不是主人公的故乡,他便无法久留。他劝自己放下忧愁,不去顾及其他的事情,因为作为旅客,他处在陌生和安全不确定的环境中。 译文及注释详情»


曹丕简介: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出生于公元187年冬。他是曹操之子,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曹丕在位期间,平定了边患,击退鲜卑,并与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了汉朝在西域的设置。 除了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所成就,曹丕自幼也喜爱文学,对诗、赋、文学均有造诣,尤其擅长于五言诗。他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为“三曹”,他的诗文作品保存较多,现存有《魏文帝集》二卷。此外,曹丕还著有《典论》,其中的《论文》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曹丕于公元226年6月29日去世,享年40岁。去世后,他被追谥为文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他的文学和政治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