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
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
译文及注释:
美人梳洗时,头发上满是珠宝和翠羽。
她不知道,这些珠宝和翠羽的价值,足以支付数个乡村的税收。
注释:
美人:指美女。
梳洗:指梳头洗脸。
满头间珠翠:满头戴着珠子和翠玉。
岂知:表示出乎意料,不料。
两片云:指古代女子发髻上的发饰,形状像云朵。
戴却:戴上。
数乡税:指古代妇女为了装饰自己,需要缴纳的税款。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佚名诗语言清浅,讽旨颇深。诗人仅仅以富室女子的首饰之华美珍贵为切入点进行渲染,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贵戚显宦、地主富室生活的奢靡浮华。此外,含蓄也是此诗一个艺术特色。
诗中写到富室女子的两片云髻就花费了“数乡”农民所缴纳的赋税,展示了她们高价值的装饰品背后,实则是广大农民所支付的血汗钱。这一细节揭示了封建社会赋税的剥削本质,对农民的苦难寄寓了深刻的同情和呼声。
此诗所展示的精神内核是,通过对富贵阶层奢侈浪费的揭示,呈现出封建社会贫富悬殊、剥削压迫的现实境遇。诗人借助清新简洁的语言,用隐喻的方式直指贫富分化的问题,将视线聚焦于原本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上,从而揭示出封建社会的丑陋面目。整篇诗歌间接地控诉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和残酷,深刻地表现了对弱势者的同情和呼唤,具有深刻的人类关怀。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美人梳洗妆扮、金银、珠翠、发髻
美人梳洗妆扮的时候,满头遍插金银和珠翠。怎知道两片云一般的发髻上华丽佩饰,抵得上几个乡的赋税。
译文及注释详情»
郑遨简介: 郑遨(866-939),字云叟,唐代著名诗人,滑州白马(河南滑县)人。据传他“少好学,敏于文辞”,一直“嫉世远去”,有“高士”、“逍遥先生”之称。郑遨一生的诗篇大都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时局的关注,寄托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 郑遨的作品以田园诗、山水诗、议论文等为主,他的诗风清新优雅,充满了诗情画意。其中,以《赋得古原草送别》最为著名,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草原上草木凋零、羌笛悲鸣的壮美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和离别之痛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郑遨去世于太和十一年(公元939年),享年74岁。他对唐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诗歌领域,成为了当时唐代文学史上难以替代的重要人物。[[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3%91%E9%81%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