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宝元元年西夏叛,天子命将临戎行。
二年孟春果来寇,高奴城下皆氐羌。
五原偏师急赴敌,昼夜不息趋战场。
马烦人怠当劲虏,虽持利器安得强。
二师覆败乃自取,岂是廊庙谋不臧。
朝廷又选益经略,三幙贤俊务所长。
或取李悝备边策,或欲五道出朔方。
仲夏科民挟弓矢,季冬括驴齎道粮。
官军未进复犯塞,搴旗杀将何倡狂。
遂令士卒愈沮气,欲使乘障胆不张。
我愿助画迹且远,侧身西望空凄凉。
庶几一言可裨益,临风欲寄鸟翼翔。
所宜畜锐保城壁,转馈先在通行商。
守而勿追彼自困,境上未免小夺攘。
譬如蚊虻噆肤体,实於肌血无大伤。
此言虽小可喻远,幸公采用不我忘。
诚知公虑若悲度,圣上听用同宪皇。
当时岂不历岁月,犹且众镇未陆梁。
况今鹰犬乏雄勇,便拟驰骋徒苍惶。
且缓须时励犀卒,终期拉朽功莫当。
译文及注释:
宝元元年,西夏叛乱,天子派遣将领前往征讨。
次年春季,敌人果然来犯,高奴城下的人都是氐羌。
五原的偏师急速赶往战场,昼夜不停地战斗。
马烦人疲惫,面对强敌,即使手持利器也难以强大。
第二支军队被打败,是自取灭亡,难怪神明不保佑。
朝廷又选出了杰出的将领,三位贤才都非常出色。
有人选择了李悝的边防策略,有人想要从五个方向出击朔方。
仲夏时节,科民们带着弓箭,季冬时节,括驴运送道粮。
官军还没有进攻,就再次遭受敌人的袭击,他们杀了我们的将领,何其狂妄。
这让士兵们更加沮丧,他们想要乘障而胆怯,不敢前进。
我希望能够帮助画出战场的情景,侧身西望,只见空旷凄凉。
或许我的一句话能够有所裨益,让我像鸟儿一样飞翔。
我们应该培养锐气,保卫城墙,同时也要支持商业发展。
守住城墙,不要追击敌人,让他们自己陷入困境,这样才能避免小规模的争斗。
就像蚊虻叮咬皮肤,虽然有些痛,但并不会造成大的伤害。
虽然这些话很小,但是可以启迪我们的思考,希望大家能够采纳。
我知道公众的担忧和忧虑,圣上也听取了我的建议。
当时我们历经岁月,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被征服。
现在,我们缺乏英勇的将领,只能在苍茫中奔驰。
我们需要缓慢地努力,鼓励士兵,最终取得胜利。
注释:
宝元元年:唐德宗时期的一个年号,公元825年至827年。
西夏叛:指西夏国在唐朝时期的叛乱。
天子:指唐德宗。
命将临戎行:命令将领出征。
二年孟春:指宝元二年的春季,即公元826年。
果来寇:果为回鹘的一支部族,指回鹘入侵唐朝。
高奴城下:指高奴城,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
氐羌:古代民族,分布在今天的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五原偏师:指唐朝派出的一支军队,前往五原地区作战。
急赴敌:迅速前往与敌人作战。
昼夜不息趋战场:日夜不停地赶往战场。
马烦人怠:指马匹疲劳,人也疲惫。
劲虏:指强大的敌人。
利器:指好的武器。
二师:指唐朝派出的第二支军队。
覆败:指战败。
自取:指自己招致的。
廊庙:指皇帝的宫殿。
谋不臧:指策略不得当。
朝廷:指唐朝政府。
益经略:指增加边疆的经略官。
三幙:指三个帐篷,表示三个人。
贤俊:指有才干的人。
李悝: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曾任边将。
备边策:准备边境防御的策略。
五道:指五条路线。
朔方:指今天的陕西、宁夏、内蒙古等地。
科民:指科举中的民科,即非官方出身的士人。
挟弓矢:带着弓箭。
括驴齎道粮:用驴子运送粮食。
官军:指唐朝的军队。
未进复犯塞:指未能进入敌方的边境。
搴旗杀将:指夺取敌方的旗帜并杀死敌将。
何倡狂:指敌方的将领。
士卒:指士兵。
沮气:失去士气。
乘障:指利用地形障碍进行防御。
胆不张:指士兵失去勇气。
画迹:指战争的计划和策略。
侧身西望:侧身向西望去。
空凄凉:空荡荡的,没有人的。
庶几:希望。
一言可裨益:一句话可以有所帮助。
临风欲寄鸟翼翔:站在风中,想要寄托自己的思想。
畜锐保城壁:留下精锐部队保卫城墙。
转馈:转移。
先在通行商:先让商人通行。
勿追彼自困:不要追击敌人,让他们自己陷入困境。
境上未免小夺攘:在边境上争夺领土是很小的事情。
譬如蚊虻噆肤体:比喻敌人的攻击只是皮肤淤伤,没有大的伤害。
实於肌血无大伤:实际上只是皮肤受伤,没有大的损伤。
此言虽小可喻远:这句话虽然很简单,但是可以引申到很远的地方。
幸公采用不我忘:希望这句话能被采纳,不要忘记。
公:指皇帝。
虑若悲度:担心皇帝会感到悲伤。
同宪皇:指同为皇帝。
历岁月:经历了多年。
众镇未陆梁:指还没有平定各地的叛乱。
鹰犬:指军队中的士兵。
乏雄勇:缺乏勇气和实力。
驰骋徒苍惶:奔波于战场之上,感到惶恐不安。
缓须时励犀卒:需要缓一缓,鼓励士兵。
拉朽功莫当:指拉着烂木头也能完成任务,意味着只要有决心就能成功。
译文及注释详情»
梅尧臣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是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梅尧臣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他的作品有《宛陵先生集》60卷,《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