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正丹翁初度。对花满江城,晓莺欲语。崆峒在何处。渐雨过农郊,劝耕问路。州人争觑。问坡老、重来是否。把看灯、传说风流,八境尽图新句。
如许。老子文章,挥毫立马,脱靴嫌污。太平易作。听父老,歌襦袴。愿使君小住,五风十雨。重见一粰三黍。又天边、飞诏殷勤,说相将去。
译文及注释:
正丹翁初度。
对花满江城,
晓莺欲语。
崆峒在何处。
渐雨过农郊,
劝耕问路。
州人争觑。
问坡老、重来是否。
把看灯、传说风流,
八境尽图新句。
如许。
老子文章,
挥毫立马,
脱靴嫌污。
太平易作。
听父老,
歌襦袴。
愿使君小住,
五风十雨。
重见一粰三黍。
又天边、飞诏殷勤,
说相将去。
译文:
正是丹翁初次来到这里。
对着花朵满布的江城,
清晨的莺鸟欲言又止。
崆峒山在何处?
渐渐地雨过了农田,
人们劝耕问路。
州里的人们争相窥视。
问老坡,是否重来?
一起看灯,传说风流,
八方景色尽在新句中。
如此。
老子的文章,
挥毫立马,
脱下靴子嫌脏。
太平易作。
倾听父老的歌声,
穿着襦袴。
愿使君在此小住,
经历五风十雨。
再次见到一粒粮食三颗谷物。
又有天边飞来的诏书殷勤,
说要相互前往。
注释:
正丹翁初度:正丹翁是诗人的名字,初度指他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
对花满江城:欣赏花朵盛开的景象,江城指这个城市。
晓莺欲语:清晨的黄莺欲言又止,表示春天的美好。
崆峒在何处:崆峒是一个地名,诗人想知道它的具体位置。
渐雨过农郊:雨渐渐停了,农村的田野上。
劝耕问路:劝告农民继续耕种,询问路程。
州人争觑:州人都争相观看。
问坡老、重来是否:询问坡老是否还在,是否还会再来。
把看灯、传说风流:欣赏灯火,传说风流的故事。
八境尽图新句:描绘了八个不同的景象,用新的诗句来表达。
如许:这样。
老子文章,挥毫立马:我这篇文章,写得很快。
脱靴嫌污:脱下靴子,怕弄脏。
太平易作:太平时期写作容易。
听父老,歌襦袴:倾听老人们的意见,歌颂他们的衣着。
愿使君小住,五风十雨:希望使君能够在这里安居乐业,享受安宁。
重见一粰三黍:再次见到一粒粟米和三颗谷子,表示丰收。
又天边、飞诏殷勤,说相将去:又有天边传来的飞鸽传书,请求相见。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刘辰翁简介: 他的诗歌大多抒发爱国情怀,被誉为“宋代爱国诗人”。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其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共一百卷,已佚。他的诗歌大多抒发爱国情怀,被誉为“宋代爱国诗人”,《宋史·艺文志》有关他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