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藤筠巧织花纹细。称稳步、如流水。踏青陌上雨初晴,嫌怕湿、文鸳双履。要人送上,逢花须住,才过处、香风起。
裙儿挂在帘儿底。更不把、窗儿闭。红红白白族花枝,恰称得、寻春芳意。归来时晚,纱笼引道,扶下人微醉。
译文及注释:
藤筠巧织花纹细。称稳步、如流水。
踏青陌上雨初晴,嫌怕湿、文鸳双履。
要人送上,逢花须住,才过处、香风起。
裙儿挂在帘儿底。更不把、窗儿闭。
红红白白族花枝,恰称得、寻春芳意。
归来时晚,纱笼引道,扶下人微醉。
藤筠巧织花纹细:藤和筠竹巧妙地编织成细腻的花纹。
称稳步、如流水:行走稳健,如同流水般流畅。
踏青陌上雨初晴:在小路上踏青时,雨刚刚停了,天空初露晴朗。
嫌怕湿、文鸳双履:担心湿地,穿着文鸳鞋。
要人送上,逢花须住:请人送来,遇到花朵必须停下来。
才过处、香风起:刚经过时,香风吹起。
裙儿挂在帘儿底:裙子挂在帘子底下。
更不把、窗儿闭:更不把窗户关上。
红红白白族花枝:红色和白色的花朵。
恰称得、寻春芳意:正好适合寻找春天的芳香。
归来时晚,纱笼引道:回来时已经晚了,纱帘引路。
扶下人微醉:扶着人下车,微微醉意。
注释:
藤筠:指藤蔓和竹筠,巧织花纹细:指巧妙地织成花纹,细致精美。
称稳步:形容走路稳定有节奏,如流水:形容走路轻盈流畅。
踏青陌上雨初晴:指在雨后初晴的时候去踏青,嫌怕湿:指担心湿地会弄脏鞋子。
文鸳双履:指鞋子上绣有文鸳鸯图案的双履。
要人送上:指需要别人送来。
逢花须住:指遇到花朵时要停下来欣赏。
才过处、香风起:指刚经过的地方飘来了花香。
裙儿挂在帘儿底:指裙子挂在帘子底下。
更不把、窗儿闭:指不把窗户关上。
红红白白族花枝:指各种颜色的花朵。
恰称得、寻春芳意:指非常适合寻找春天的芳香。
归来时晚:指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纱笼引道:指用纱笼引导路线。
扶下人微醉:指扶着微醉的人下车。
译文及注释详情»
高观国简介: 高观国,字宾王,号竹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南宋中期,年代约与姜夔相近。他与史达祖友善,常常相互唱和,词亦齐名,时称“高,史”。他的成就虽不及史达祖,但也有值得重视之处,他善于创造名句警语,如“香心静,波心冷,琴心怨,客心惊”;“开遍西湖春意烂,算群花、正作江山梦”,都颇为后人传诵。他似乎没有仕宦的痕迹,大约是一位以填词为业的吟社中人。他是“南宋十杰”之一,有词集《竹屋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