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静后,小葫芦入大葫芦。”又云:“大葫芦干枯,小葫芦行沽。一住金仙宅,一住黄公垆。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或请以此意倚声律作词,使人歌之,为作渔家傲
踏破草鞋参到了。等闲拾得衣中宝。遇酒逢花须一笑。长年少。俗人不用瞋贫道。
何处青旗夸酒好。醉乡路上多芳草。提著葫芦行未到。风落帽。葫芦却缠葫芦倒。
译文及注释:
静后,小葫芦进入大葫芦。又说:“大葫芦干枯,小葫芦行沽。一住金仙宅,一住黄公垆。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或请以此意倚声律作词,使人歌之,为作渔家傲。
踏破草鞋参到了。等闲拾得衣中宝。遇酒逢花须一笑。长年少。俗人不用瞋贫道。
何处青旗夸酒好。醉乡路上多芳草。提着葫芦行未到。风落帽。葫芦却缠葫芦倒。
汉字译文:
静后,小葫芦进入大葫芦。又说:“大葫芦干枯,小葫芦行沽。一住金仙宅,一住黄公垆。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或请以此意倚声律作词,使人歌之,为作渔家傲。
踏破草鞋参到了。等闲拾得衣中宝。遇酒逢花须一笑。长年少。俗人不用瞋贫道。
何处青旗夸酒好。醉乡路上多芳草。提着葫芦行未到。风落帽。葫芦却缠葫芦倒。
注释:
静后:指静止之后,表示故事开始。
小葫芦入大葫芦:小葫芦进入大葫芦中,暗喻小事物融入大事物。
大葫芦干枯:大葫芦干燥枯萎,象征大事物的衰败。
小葫芦行沽:小葫芦行走贩卖,表示小事物的活跃。
一住金仙宅:指小葫芦进入金仙的住所,表示小事物得到重视。
一住黄公垆:指小葫芦进入黄公的住所,表示小事物得到重视。
有此通大道:指小葫芦有能力通达大道理,表示小事物具有智慧。
无此令人老:没有小葫芦,人们会变老,表示小事物的重要性。
不问恶与好:不论好坏,表示对小事物的无偏见。
两葫芦俱倒:两个葫芦都倒了,表示大事物和小事物都衰败。
以上内容可以借用其中的意象和意境,结合声律,创作一首渔家傲的词曲。
译文及注释详情»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他的诗作以绝句为主,有《山谷道人集》,其中有《游春》、《游太湖》、《游西湖》、《入若耶溪》、《游洞庭》等,书法作品有《涪翁书》、《山谷道人书》等,词作有《豫章行》、《游西湖》、《游洞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