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义的角度出发,说明了为什么舍生取义是正确的选择。其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几句话说明了君子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修身养德,必须保持淡泊的心态,才能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是生命所不能替代的,什么是义所必需的;只有内心宁静,才能在困难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其三,“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尽之苦,此言不谬矣。”这句话说明舍生取义的选择虽然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君子应该自觉承担这种痛苦,因为这是一种人生的必然经历。只有通过这种痛苦的历练,才能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鱼我所欲也》一文所表达的思想是孟子哲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即在价值选择上,应当以道义为重,而不是单纯追求自身利益。孟子用“鱼我所欲也”和“熊掌与鱼,不可得兼”这样的比喻,说明了义和生命在价值上属于不同的层次,而义更高尚、更珍贵。他强调了人的道德自觉意识,认为君子应该以义为准则,即使需要付出生命代价,也应该勇敢地舍生取义。舍生取义意味着对生命的珍爱与对道义的坚守之间的选择,是一种极具深度的人性抉择。
在今天这个社会,追求利益和功名已经成为了一些人的唯一目标。但是,孟子的思想提醒我们,个人的追求和社会的需要不一定相同,应该在遇到困难时坚持道义信念,勇敢地舍生取义。在现代社会中,当面临道德挑战时,我们应该像孟子一样,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道义,用自己的勇气去捍卫正义,这样才能在人格、道德和社会责任上达到更高的境界。
诗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欤通与;乡通向;辟通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