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忧民

忧国忧民类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一种诗歌类型,通常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疾苦的忧虑和担忧。这类古诗常常表现出诗人对于国家治理不善、社会动荡、民生困顿等问题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身责任与担当的认识。忧国忧民类古诗是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时代背景和社会价值也引人深思。

苦昼短

唐朝    李贺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刘彻茂陵多滞骨, 嬴政梓棺费鲍鱼。

唐朝    罗隐

越海霜天暮,辞韬野草干。俊通司隶职,严奉武夫官。 眼恶藏蜂在,心粗逐物殚。近来脂腻足,驱遣不妨难。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唐朝    李白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 闲与仙人扫落花。

西江月(渔父词)

宋朝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沈沈。闲管兴亡则甚。

送魏八

唐朝    高适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送别

登鹳鹊楼

唐朝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河

春晓

唐朝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惜时春天

独坐敬亭山

唐朝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写山

夏日绝句

宋朝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行香子

宋朝    辛弃疾

归去来兮。行乐休迟。命由天、富贵何时。百年光景,七十者稀。奈一番愁,一番病,一番衰。 名利奔驰。宠辱惊疑。旧家时、都有些儿。而今老矣,识破关机。算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