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刘柴桑》拼音译文赏析

  • chóu
    liú
    chái
    sāng
  • [
    weì
    jìn
    ]
    táo
    yuān
    míng
  • qióng
    guǎ
    rén
    yòng
    shí
    wàng
    yùn
    zhōu
  • tíng
    duō
    luò
    kǎi
    rán
    zhī
    qiū
  • xīn
    kuí
    beǐ
    yǒu
    jiā
    yǎng
    nán
    chóu
  • jīn
    weí
    zhī
    yǒu
    lái
    suì
  • mìng
    shì
    xié
    tóng
    ruò
    liáng
    dēng
    yuǎn
    yóu

原文: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赏析
这篇诗歌的作者不详,是一首与《和刘柴桑》同时出现的作品。它写于东晋义熙十年(414年)秋天,当时陶渊明已经五十岁高龄。从诗意上来看,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在这首诗中,作者用诗意生动地表达了返璞归真的理念,以隐居的躬耕为生活的乐趣,贬低了世俗名利和权势带来的压力。通过旷远的山水,幽深的树林和绿茵之间的流淌的溪水,作者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并倡导尊重自然,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 此外,在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的同时,该诗歌也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作者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在有生之年要珍惜光阴并且努力工作的必要性。 虽然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对世俗和权势的拒绝和消极态度,但是应该强调的是,这首诗反映了中国古代田园诗的特质和精神内涵。这首诗歌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它强调了尊重自然、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让人们在现代社会中也能够从中汲取深刻的启示与思考。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酬刘柴桑、东晋义熙十年、414年、陶渊明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以田园风光、隐居自在为主题,深受世人喜爱。《酬刘柴桑》是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十年(414年)秋天所作的一首诗歌,当时他已经年过五旬。 据了解,当时刘柴桑来到庐山探访陶渊明,两人在庐山相遇,互相赠诗并唱歌,其中陶渊明写下了这首《酬刘柴桑》。这首诗表现了陶渊明和刘柴桑在庐山相遇的场景,以及对自然的赞美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通过“绿水青山”,“多才多艺”等描写,表达了陶渊明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领悟。 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是对当时时代背景的反映。在东晋末年,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而陶渊明却选择隐居田园,脱离波澜壮阔而又繁琐的官场生活。他在自由自在的田园中,借着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写下了不少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咏史之作,并开创了中国田园诗派的先河。 《酬刘柴桑》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朴素的表现方式,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它既是陶渊明个人田园诗创作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文化中的珍品之一。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隐居偏远少应酬,常忘四季何节候。 隐居(yǐn jū):隐居不出世;偏远(piān yuǎn):远离烦嚣之地; 应酬(yìng chóu):去应付酒席之事; 四季(sì jì):春夏秋冬的变化; 何(hé):什么;节候(jié hòu):季节的时令。 空旷庭院多落叶,悲慨方知已至秋。 空旷(kòng kuàng):宽敞而没有障碍物; 庭院(tíng yuàn):房子周围、户内的外院; 落叶(luò yè):树叶凋零掉落; 悲慨(bēi kǎi):感到悲哀和惋惜。 北窗之下葵茂盛,禾穗饱满在南畴。 北窗(běi chuāng):朝向北方的窗户; 葵(kuí):向日葵; 禾穗(hé suì):稻麦等农作物的穗; 南畴(nán chóu):指南方的田野。 我今如若不行乐,未知尚有来岁否? 行乐(xíng lè):指去游玩享受生活; 未知(wèi zhī):不知道; 尚有(shàng yǒu):还有; 来岁(lái suì):明年。 教妻带上小儿女,趁此良辰去远游。 教(jiāo):命令、请求; 带上(dài shàng):带着; 小儿女(xiǎo ér nǚ):小孩子; 良辰(liáng chén):美好时光。 译文及注释详情»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任职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成为陶渊明诗歌的主要题材,其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