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拼音译文赏析

  • yǐn
    jiǔ
    ·
  • [
    weì
    jìn
    ]
    táo
    yuān
    míng
  • jié
    zài
    rén
    jìng
    ér
    chē
    xuān
  • wèn
    jūn
    néng
    ěr
    xīn
    yuǎn
    piān
  • cǎi
    dōng
    xià
    yōu
    rán
    jiàn
    nán
    shān
  • shān
    jiā
    feī
    niǎo
    xiāng
    hái
  • zhōng
    yǒu
    zhēn
    biàn
    wàng
    yán
    (
    biàn
    tōng
    biàn
    )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辨通:辩)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

译文及注释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住在人烟之中,却没有车马喧嚣。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你如何做到的?是因为心灵远离尘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闲地看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的气息日夜宜人,飞鸟们也常常归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其中有真正的意义,但想要解释却已经忘了说什么。
注释:
结庐:搭建茅草屋。人境:人烟聚集的地方。
车马喧:指繁忙的城市生活。
心远地自偏:心灵远离尘嚣,自然而然地偏向清静之地。
采菊:采摘菊花。东篱:东边的篱笆。南山:指南方的山。
山气:山间的气息。日夕佳:指日出和日落时的景色美丽。
飞鸟相与还:指鸟儿归巢,回到自己的家。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有深刻的意义,但是想要解释已经无法言语表达。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名为《桃花源记》。据了解,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417年,是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个年头。当时,东晋灭亡的危机已经笼罩着整个社会,社会动荡不安,陶渊明深感时局之紧急和自身之危险,因此他借饮酒之机,以抒情写志。 在这首诗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向往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他用诗歌中的桃花源来开创出自己的理想园地,用一种乐观向上的笔调歌颂了自然和人性的完美和谐。这首诗既是陶渊明憧憬田园生活的情感倾诉,也是他对乱世纷扰的反思和批判,更是他对人类天赋的理解和探索。 如今,在我们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读陶渊明的这首诗不仅能让我们领略到一种优美的古风,更是可以帮助我们审视自身的生存状态,以及重新寻找生活中美好的方面。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饮酒·其一》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诗作,通过诗中对自己归隐田园所持的态度以及对社会价值尺度的否定,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追求与决心。 在诗的开头,陶渊明描写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繁华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喧闹,这体现了他对当时权力、地位、名誉等主流价值观的远离。他发现,要想在这个世界上获得这些东西,就必须费尽心机去争夺和钻营,这样不仅会让人感到颓废和焦虑,也会失去自己的尊严。因此,陶渊明选择了超脱这些世俗的追求,归隐田园。 接着,诗中出现了“心远地自偏”这句话,这是陶渊明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是由精神上的超脱所导致的自然结果。他将精神完全投入到自己的田园里,与自然为伴,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虽然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田园,但他并没有被这种避世的态度所束缚,而是通过自己的生命实践来反思人生的价值。他以田园为背景,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启发,用心体验生活的美好,以此找到了一种新的人生存在方式。 总之,陶渊明通过《饮酒·其一》这首诗展现了他对社会价值尺度的否定,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追求与决心,并且以实际行动来证明了归隐田园的可行性。这种追求和决心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学习。 赏析详情»


鉴赏
据以上内容,这是一篇有关中国文学史的鉴赏。文学作品可以反映出历史、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变革和转变。本文所述的是在魏晋以前,中国人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这一种观念在东汉时期开始受到怀疑,人的个性觉醒逐渐兴起。随着觉醒,文学创作中也渐渐出现了“人的主题”,诗人们开始表达出对生命、自然与宇宙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其中,最为基本和根本的问题是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永恒的宇宙的对立。人们探讨着自己在自然中的存在,感受到了无限存在对有限人生的压迫,于是产生了哀伤的感叹。然而,人类并不甘心于此,他们寻求一种新的解脱方式,追求完美的生命形态。在东晋末期,陶渊明的诗作中表现出了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思想在他的《饮酒》第五首中得到了最为充分而优美的表现。 因此,这篇文章通过文学作品的思想和文化背景,生动地展现出了中国古代文学和思想变迁的历史脉络,以及人们对于自然、生命、宇宙等方面的探索和思考。这种探索和思考不仅是当时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现象,也是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思考。 鉴赏详情»


大话诗人
大话诗人——陶渊明 在古代,有一个诗人,他名叫陶渊明。他生于365年,卒于427年,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 陶渊明生来富贵,家中金银珠宝不计其数。然而,他并没有沉溺于这些世俗的荣华富贵之中,反而热爱学习,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可惜,他生活在一个门阀制度森严的时代,庶族出身的他注定无法一展胸中的抱负。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让他失去前进的热情,反而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 他隐居于田园之中,纵情于诗歌的世界,先后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他的作品平淡自然,但无一不是出自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直接影响了唐代的诗歌创作。他开创的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评论家钟嵘在《诗品》中称赞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这也是对陶渊明最高的褒奖。 陶渊明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位追求真理、热爱生命的思想家。他的精神财富将永远铭刻在后人心中,成为不朽的文化遗产。 大话诗人详情»


煮酒论诗词
酒,能醉人心,一曲煮酒论诗情。 陶渊明,饮酒诗作先,二十篇中第五篇。 悠闲自得,田园归隐心境写,意境分为两层。 前四句,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感受深,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情。 后六句,南山美景,无限乐趣诗人获,热爱田园生活,高洁人格情。 结庐在人境,不受车马喧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两忘,境与意和,是诗人闲适心情描写。 千年名句,历代文人所推崇。酒能抚心,诗能入魂,陶渊明诗境清新,令人心驰神往。 煮酒论诗词详情»


译文及注释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我家所在的地方是繁华道路上,但是从来没有烦琐的车马喧哗打扰到我的宁静。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有人问我如何做到这样超然洒脱,是因为我避开了尘世的繁杂和喧嚣,享受自然的宁静和远离凡世的境界。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在采摘清新菊花时,我的心情非常愉悦,并且突然抬头看到了南山绝美的景色。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夜幕降临,缕缕彩雾弥漫在空气中,结队的鸟儿归巢在遥远的山脉中。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但我却不知道如何用言语表达出来。 注释: 陶渊明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诗人,被尊称为“田园诗人”。他的这篇文章《桃花源记》以话语浅白生动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追求内心宁静与淡泊的向往。他在文章中表现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物质的厌弃,同时也探讨了人类内心深处的真理。 译文及注释详情»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任职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成为陶渊明诗歌的主要题材,其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