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其十》拼音译文赏析

  • shān
    hǎi
    jīng
    ·
    shí
  • [
    weì
    jìn
    ]
    táo
    yuān
    míng
  • jīng
    weì
    xián
    weī
    jiāng
    tián
    cāng
    hǎi
  • xíng
    tiān
    gān
    měng
    zhì
    cháng
    zài
  • tóng
    huà
    huǐ
  • shè
    zài
    xīn
    liáng
    chén
    dài

原文: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写人

译文及注释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精卫鸟衔着微小的树枝,要用它们填满辽阔的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刑天挥舞着锋利的战斧,他的勇气和决心始终如一。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同样的事物,如果没有烦恼,就可以轻松地化解,不会后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只是把希望寄托在过去的心中,美好的时光又怎么能等到呢?
注释:
精卫:传说中的一种鸟,常常用来比喻不屈不挠的精神。

衔:嘴里叼着。

微木:小小的树枝。

将以:即将用来。

填:填塞。

沧海:大海,也指时间的无穷无尽。

刑天:传说中的一位神仙,因为与天帝争斗而被贬到人间。

舞干戚:挥舞着干戚,表示战斗的姿态。

猛志:勇猛的志向。

固常在:始终如一。

同物:指人和鸟都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既无虑:既没有顾虑。

化去:消失。

不复悔:不再后悔。

徒设:白白地想象。

在昔心:在过去的心中。

良辰:美好的时光。

讵可待:怎么能等待。


译文及注释详情»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任职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成为陶渊明诗歌的主要题材,其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