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北固亭》拼音译文赏析

  • zhù
    yīng
    tái
    jìn
    ·
    beǐ
    tíng
  • [
    sòng
    ]
    yuè
  • tán
    yān
    héng
    céng
    liǎn
    shèng
    gài
    fēn
    xióng
    zhàn
    yuè
    xià
    míng
    láng
    fēng
    tāo
    guān
    xiàn
    qīng
    chóu
    kān
    lín
    jiàn
    zhèng
    shuāng
    bìn
    qiū
    fēng
    chén
    rǎn
  • màn
    dēng
    lǎn
    wàn
    shā
    chǎng
    shì
    pín
    kàn
    jiàn
    wǎng
    jīn
    lái
    nán
    beǐ
    xiàn
    tiān
    qiàn
    lóu
    shuí
    nòng
    xīn
    shēng
    chóng
    chéng
    zhèng
    yǎn
    shǔ
    西
    zhōu
    gēng
    diǎn

原文: 澹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赏析
《登北固山》是一首气势恢宏的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本词以夜登北固山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风景和社会现实,深刻揭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首先,词人通过描写北固山的自然风景,来表达他对此地的特殊感觉。在夜色中,层雾散去,淡烟袅绕,隐约可见渔船悄悄摆渡,这让人联想到丰富美好的历史传说。随后,作者对于渔人的鸣榔声表现出了自己的见闻和体验,并融入了对于时局的感怀。这种对于自然景色和历史传说的展现,给人一种清新、恢弘、高远的感觉。 其次,词人通过对于时局的反思和深沉的感受,表达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担忧和关注。作者将“关河”、“清愁”、“剑”等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寓意深刻。他用诗人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借自然景色之外的细节,在情景的交错中表达了自己的思考。 最后,词人通过对城门关闭、楼上点更的描写,突显出自己的孤寂和凄清感。在这种绝望感的描绘中,仍有希望,仍有一个清晰可闻的点更声响起,这是词人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信仰。 总的来说,《登北固山》这首词以高远的情怀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现实的关注和关心,表达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慨和思考。它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景物和人物、人情和时局深刻地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度和美感。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岳珂是宋代文学家,他的《桯史》记载了他曾经与辛弃疾相识并为其座上客的经历。在这段经历中,辛弃疾经常让侍姬们演唱稼轩所作的词曲。而就在这个时候,辛弃疾还创作了他的代表作之一——《永遇乐》。 此外,岳珂本人也在记载中留下了自己在镇江的经历。他写过两首诗,其中一首是《登多景楼》,描述登上楼顶北望时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思考:“断肠烟树扬州,兴亡休论”。另一首即为该词。 这段历史经历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不仅是辛弃疾的词曲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岳珂的诗歌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一。这些作品既表现了历史的变迁和人民的苦难,也凝聚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和人民的命运和精神面貌,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淡淡轻烟横在天空,层层重雾已经收去,这胜景曾是英雄豪杰分占之地。 (淡淡:形容烟雾轻淡;豪杰:指英雄人物) 月光下,风吹得江面怒涛汹涌,时而传来阵阵打鱼人的“鸣榔”声,无限美好山河却让人顿感凄凉的愁闷情绪,秋天的风尘又让两鬓雪白。 (怒涛汹涌:形容江水波涛汹涌;鸣榔:打鱼用的一种工具,发出特殊的声响;凄凉:形容忧伤、寂寞;风尘:形容岁月荏苒、时光匆匆) 信步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北边那曾经的万里疆场,事业未成却只能频频看剑。 (北固楼:位于今重庆市江津区油溪镇袁家岗子村,为北宋名将岳飞建筑,是一座军事观察塔;万里疆场:广阔的战争舞台;看剑:指渴望成就大业) 古往今来,滚滚长江天堑把神州南北分开。 (神州:指中国古代称自己的国家) 夜深人静,倚楼倾听,传来的不知谁在弹弄新作的乐曲和西州的更鼓之声。 (西州:指成都地区) 译文及注释详情»


岳珂简介: 岳珂是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出身于相州汤阴(今属河南),宋宁宗时,任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后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任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任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任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