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创作背景:
《大雅·文王》的作者不详,传说是周朝早期生活在周文王时期的诗人所作。此诗像前三篇《大雅》一样,也是一首赞美周王的作品。但是,与前三篇相比,《文王》没有明确指出赞美哪一位周王,只是提到了“周王寿考”这句话。有传说认为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因此历来被认为是致赞对象。
由于《大雅》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每一篇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风貌、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而作为《大雅》中的第四篇,此诗所反映的正是西周时期人们对于周文王的崇敬和歌颂。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昌盛,而周文王则是西周时期的一位伟大君主,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总之,《大雅·文王》是一首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古典诗歌,它反映了西周时期人们对于周文王的崇拜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大雅·文王》鉴赏
《大雅》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也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第四篇《文王》是一首赞美周王的作品,作者不详。这首诗中没有具体指明是哪一位周王,只因提到“周王寿考”,而传说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所以历来认为非文王莫属。
这首诗的主旨有两种解释。一种观点认为,诗歌描述了周文王善于选用人才并赋予适当官职的才能,表达了培育造就人才的重要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此诗强调了周文王擅长激励和振作人心的能力,着眼于培养人才和鼓舞士气两个方面。
这首诗共五章,每章均有四句。除第二章外,其余四章均以兴起语开头,是《大雅》中比较罕见的写法。首章以“棫朴”起兴,表达了树木朴实无华的品质与周文王不张扬而隽永的气质敬仰之情。第二章为描述周文王的美好形象,如宣传海报般地赞扬了其美貌和气度。第三章则围绕周文王所做出的伟大业绩展开,表现了其治国能力。第四章强调周文王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遐不作人”的理念,而最后一章则是呼吁人们要发扬周文王的精神,振作士气,共同建设美好的天下。
总之,《大雅·文王》这首诗歌,除了对周文王本人的赞颂外,更多的是表现出了作者对于周文王的一种理想化的崇拜,以及对于一个君主应有的职责与追求的崇高期待。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棫树朴树多茂盛,砍作木柴祭天神。
[棫] yù:一种落叶乔木,枝叶高大,叶子似橡树,果实很小。
[朴] pǔ:品质朴实无华。
周王气度美无伦,群臣簇拥左右跟。
[气度] qìdù:指人的气质和风度。
[无伦] wúlún:没有比较对象,非常杰出。
周王气度美无伦,左右群臣璋瓒捧。
[璋瓒] zhāngzàn:中国古代的一种玉器器形,是后周、商、周等时期在仪式、礼仪活动中使用的礼器。
手捧璋瓒仪容壮,国士得体是贤俊。
[得体] détǐ:身材适中,相貌端正。
[贤俊] xiánjùn:才能出众,有德行。
船行泾河波声碎,众人举桨齐划水。
[泾河] jīnghé:发源于甘肃的河流,流经陕西、山西、河南等省。
[碎] suì:声音渐弱或渐小。
周王出发去远征,六军前进紧相随。
[六军] liùjūn:古代兵制,六个军队的合称。
宽广银河漫无边,光带灿烂贯高天。
[银河] yínhé:天体中的星云带,夜空中的银色带状光线。
万寿无疆我周王,培养人材谋虑全。
[万寿] wànshòu:长生不死的状态。
[无疆] wújiāng:没有止境。
琢磨良材刻纹花,如金如玉品质佳。
[琢磨] zhuómó:雕刻加工。
勤勉不已我周王,统治天下理国家。
[勤勉不已] qímǐanbùyǐ:形容极其勤勉努力。
[理] lǐ:治理、管理。
译文及注释详情»
佚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