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东征,四国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东征,四国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创作背景:
《破斧》是一首管、蔡、殷、奄四国之民对周公的赞颂歌,旨在表达对周公仁德和功绩的崇敬和感激之情。该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周武王灭纣建立西周王朝后,周公辅政期间四国叛乱的历史事件。
周公辅政时期,武庚、管、蔡、徐、奄等国纷纷叛周,对周朝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为了稳定天下局势,周公率兵东征,历时三年,最终平定四国之乱。在此历史背景下,《破斧》应运而生,反映了百姓们对于周公所作所为的认可和支持,对周公的赞美也体现了对文化艺术和人性美善的崇尚。
虽然《破斧》作者佚名,但其被收录进《诗经》中,成为古代文学中的杰出代表之一。它的语言简洁明了,意蕴深远,让人们看到了周公治理天下的智慧和成就,也让我们在今天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大约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破斧》所表达的对于仁德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对于对人类文明的崇尚,始终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破斧》是一首管、蔡、殷、奄四国之民对周公的赞颂歌。全诗三章,采用复沓形式,各章仅异数字。整首歌的意义在于表达对周公仁德和功绩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第一章中,“既破”、“又缺”起始,以斧斨等工具的破缺来反映劳役之长之苦;以人们赖以生产劳动的必要条件的毁废,来反映生活之困。这里以点代面,以个别代全部,言事而寄慨的手法,表现出民众对于长期的劳役所产生的不满与压抑。虽然周公已经统一天下,但他并不会忘记百姓的困苦,保障百姓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成为民间赞誉的对象。
第二章,“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以赞其志,庶可缤纷。”这句话表达了人民对于周公的欣赏和推崇,认为他不仅有出色的政治才能,更有文化艺术上的修养。同时,这也是对周公的欣赏和尊重。
第三章,“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尽其美。”此句描写了宴乐之情,一方面是对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一方面是对仁德之士的赞扬。笛箫鼓瑟之音,是富贵人家招待客人时的音乐,这里表示宴会上人人都能尽情享受美好的生活。而“君子有酒”,则表现出周公谦虚随和的风度,昭示着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
总之,《破斧》通过对周公的赞颂,反映了百姓们对于他所作所为的认可和支持,对周公的赞美也体现了对文化艺术和人性美善的崇尚。在当下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习周公的政治智慧和仁德精神,让人类社会更加和谐、美好、繁荣。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斨:砍
錡:斧头缺口
教化感染:启迪教化,让人受到影响而有所提高
良善:美好的品行
銶:斧头上的凹槽,用于握手
注释:
1. “那些老爷”指的是统治阶级中的富豪大族,与平民百姓区分开来。
2. “斧破折”和“斨缺残”都是形容斧头已经磨损、老化的状态。
3. “周公率军东征”指的是周公率领周朝军队征战东方地区,稳定周朝边境和拓展疆土。
4. “四国君主无不心惊胆战”说明周公的武功和威望,各国君主对他十分畏惧。
5. “周公哀怜我们这些平民”表现了周公的仁政之德,以及对平民百姓的关怀和保护。
6. “教化感染”指的是周公通过征战、治理等手段,让四国百姓了解到了周朝的文明和秩序。
7. “良善”强调周公的卓越品德和人格魅力,以及他对社会和个体的积极影响。
8. “銶缺残”指的是斧头上经常使用所导致的磨损和缺陷,也是形容斧头经过时间和劳动的使用而变得更加珍贵和有用。
9. “莫大的恩典”则表达了人民对周公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周公的功德与威望。
译文及注释详情»
佚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