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太一宫壁二首》拼音译文赏析

  • 西
    tài
    gōng
    èr
    shǒu
  • [
    sòng
    ]
    wáng
    ān
    shí
  • liǔ
    míng
    tiáo
    绿
    àn
    huā
    luò
    hóng
    hān
  • sān
    shí
    liù
    beī
    chūn
    shuǐ
    bái
    tóu
    xiǎng
    jiàn
    jiāng
    nán
  • sān
    shí
    nián
    qián
    xiōng
    chí
    dōng
    西
  • jīn
    chóng
    lái
    bái
    shǒu
    xún
    chén

原文: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译文及注释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柳树叶子响着蝉鸣,绿色渐渐暗淡下去,荷花在夕阳下变得红润饱满。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在这三十六个水坑里,春水潺潺,我已经年老了,但我仍然想去看看江南的美景。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
三十年前,我的父亲和兄长曾经带着我来到这里,带着一些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今天我再次来到这里,已经年老,但我仍然想找寻当年的足迹,可是一切都已经模糊不清了。
注释:
柳叶:柳树的叶子,形似条状,柔软垂下。

鸣蜩:蜩是一种昆虫,夏季常常在夜晚鸣叫。

绿暗:绿色昏暗。

荷花:一种水生植物,花大而美丽。

落日:太阳落山的时候,天空呈现出红色。

红酣:形容饮酒后脸色红润。

三十六陂:指江南水乡的一处景点,有三十六个水坑。

白头:指年老的人。

想见江南:渴望再次去江南旅游。

三十年前此地:指作者三十年前曾经到过这个地方。

父兄持我东西:指作者在三十年前和家人一起到这个地方旅游,家人带着他一起去。

重来白首:指作者再次来到这个地方,已经年老。

欲寻陈迹都迷:指作者想要寻找当年的足迹,但是已经迷失了方向。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泊船瓜洲》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诗作,这首诗通过描写江南的景色来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中的前两句“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夏季江南的美景,同时也运用了色彩对比,让“红”与“绿”更加明亮绚丽。在第三句“三十六陂春水”,作者又以回忆的方式补充了池塘的水景,并将其与江南的春水联系起来。最后一句“白头想见江南”,则是通过对景物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的表现手法可以说是非常巧妙和含蓄的。通过以江南美景为背景,省略掉重复描述而只有留白的手法,让读者在想象之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这种表现手法与诗歌传统的抒情手法有所不同,更具有现代意义。同时,诗中还使用了色彩对比、意境联想等手法,使诗歌充满了生动的意象,读来愈发感人。 总之,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江南夏季的美景,更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柳叶与鸣叫的蝉显出暗绿的颜色,落日的红光映在荷塘上,使那一池红莲更加红艳夺目。望见了池塘中的春水,让已经白头的我回想起了江南。三十多年前父亲兄长带我来到这里,牵着我的手,从东走到西,从西走到东。今天故地重游而头发早已花白,想寻找从前见过的景色不禁令人迷茫。 注释: 柳叶:柳树的叶子。 蝉:一种昆虫,又名“蜩”,夏季常以它们的鸣叫声为夏令时的标志。 春水:苏州园林中的一种池塘形式,因它特别注重水景而得名。 江南:中国南方的地区之一,因其水乡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享有盛誉。 故地重游:回到曾经去过的地方再次游览。 红莲:莲花的一种,花色呈现红色或粉红色,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译文及注释详情»


王安石简介
宋朝 诗人王安石的照片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抚州临川县盐阜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封荆国公。身后追赠为太傅,谥曰文。世人称之为“王荆公”、“王文公”。代表作《元日》,《泊船瓜洲》,《梅花》,《桂枝香·金陵怀古》,《登飞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