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观潮》拼音译文赏析

  • shí
    guān
    cháo
  • [
    sòng
    ]
    chén
    shī
    dào
  • màn
    màn
    píng
    shā
    zǒu
    bái
    hóng
    yáo
    tái
    shī
    shǒu
    beī
    kōng
  • qíng
    tiān
    yáo
    dòng
    qīng
    jiāng
    wǎn
    chén
    làng
    zhōng

原文: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译文及注释
漫漫平沙走白虹:漫长的平坦沙漠上行走,白色的虹霓在天空中。

瑶台失手玉杯空:在瑶台上失手,玉杯空落。

晴天摇动清江底:晴朗的天空下,清澈的江水被摇动。

晚日浮沉急浪中:夕阳下,急浪中浮沉。
注释:
漫漫平沙:广阔平坦的沙漠。

走白虹:形容行进的速度非常快。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失手:手中的东西掉落。

玉杯:用玉制成的杯子。

空:空着,没有东西。

晴天:晴朗的天气。

摇动:摇晃。

清江底:清澈的江水底部。

晚日:傍晚时分。

浮沉:波浪起伏。

急浪中:汹涌的海浪中。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陈师道的《钱塘江潮》是一首描绘江潮壮观场面的诗歌。全诗共四句,语言简洁而富有感染力,诗情灵动,情境逼真。 这首诗以钱塘江为背景,通过写江潮的壮观和气势,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诗的第一句“潮水方起,尽如银线”,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将初涨的潮水比作一条银色的线,显得十分柔和而细腻。所谓“被江岸约束,渐渐隆起”,则表明尽管初涨的江潮并不显眼,但它却在江岸两侧渐渐酝酿,随时可能演化成壮观的潮头。 第二句“潮头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本无色”,用神话想象手法,通过说天神倾翻玉杯的方式,强调了潮头的气势和威力。与李白的《庐山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写法相似。这种想象手法不仅增强了气氛,也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 第三句“稍喜含情凝睇处,从容便捧玉簪斜”,通过描绘观潮的人情感的变化,表现了人们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喜爱之情。最后一句“沙鸥岸柳愁黄昏,更吹落、星如雨”是一个夕阳西下的气氛描写,表现了江潮在日落时分的壮观和美丽。 总之,陈师道的《钱塘江潮》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江潮浩大的场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感性情怀。该诗以写景为主,既有冷静客观的描绘,也有充满生命力和情感的渲染,深入人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汉字译文】 一望无垠(bīn)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澎湃(pēng pài)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zhuì),浮沉出没在湍急(tuān)的洪波巨浪中。 【注释】 一望无垠:形容视野开阔,看不到边际。 瑶台仙人:传说中的神仙,居住在瑶池之上,掌管仙界之事。 玉杯:传说中神仙们饮用的器皿,寓意高尚纯洁。 琼浆:古代神话中的美酒。 澎湃:形容水势汹涌澎湃,波涛起伏的样子。 颠簸:上下摇晃不稳的样子。 夕阳西坠:太阳落山,也就是西边的天空出现了美丽的夕阳景象。 浮沉:形容波浪翻滚,不断上下动荡。 湍急:形容水流急速旋转,既湍又急。 译文及注释详情»


陈师道简介: 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北宋官员、诗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也是一位能词的诗人,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