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拼音译文赏析

  • zhōu
    guò
    ān
    rén
  • [
    sòng
    ]
    yáng
    wàn
  • chuán
    liǎng
    xiǎo
    tóng
    shōu
    gāo
    tíng
    zhào
    zuò
    chuán
    zhōng
  • guài
    shēng
    zhāng
    sǎn
    shì
    zhē
    tóu
    shì
    shǐ
    使
    fēng

原文: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及注释
一片叶子做成的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收起桨,停下船,坐在船中。
奇怪的是,天空没有下雨,他们却打开了伞,不是为了遮阳,而是为了利用风力。
注释:
一叶渔船:指一只小船,可能是渔民出海捕鱼的船只。

两小童:指两个小孩子,可能是渔民的儿子或者是帮忙的孩子。

收篙停棹:指停止划船,收起桨。

坐船中:指坐在船上。

怪生无雨都张伞:怪异的现象,即使没有下雨,也会撑起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不是为了遮挡头部,而是为了利用伞的形状来捕捉风,帮助船只前进。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二
杨万里的《一叶渔船两小童》是一首表现儿童稚气行为的诗。诗人通过观察两个小孩,发现他们收起竹篙、停下船桨,却打开伞,似乎在利用风来前进,从而引起了诗人的兴趣和疑问,最终得出答案。这种对细节的观察和思考,使得诗人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掘出美好和智慧。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儿童的喜爱和赞美,将他们的聪明和童真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用“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来表达自己的惊讶和解谜之后的愉悦,此处的“怪”并非指责,而是带有一丝玩笑的口吻,显示出诗人对孩子行为的轻松接受态度。同时,诗人用“童子功夫好,杖头蹦四尺”来形容孩子聪敏机智的特点,具有浓郁的童趣和幽默感。 整首诗以儿童为主题,诗人一直用童稚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将儿童视为自然界和社会的一部分。这种关注儿童的态度,超越了成人的成见和偏见,反映出诗人关注和体察人性的情感,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 总之,《一叶渔船两小童》是一首充满童真、智慧和善意的诗歌,表现了杨万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锐洞察和对儿童纯真世界的赞赏与探索。它以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和深度的思考,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朴实而不失深刻的诗歌境界。 赏析二详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杨万里所写的《安仁行》。这首诗以杨万里乘舟经过安仁时所看到的景象为切入点,着重描绘了两个无忧无虑的小渔童在一叶小船上玩耍的情景和他们通过利用风让船前进的聪明才智。 此诗的语言浅白生动,充满趣味和情感。诗中所写的两个小孩子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在船上静静地坐着,有一种无忧无虑的神情。作者接着提到两个小孩子不知为何张开了伞,引发了作者的疑问。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作者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想利用风使小船前进啊!这种发现的喜悦和对孩童聪明才智的赞叹,以及对他们稚气的表达,使整首诗充满了温情与情趣。 杨万里的写作风格以田园诗和蹴鞠诗最为著名。他深得宋代文人的传统,善于抒发田园风光和民间情感。他的田园诗中,常常描绘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这也是此诗所体现的特点之一。此外,杨万里的诗还富有意境和情感力量,表现出了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赏析详情»


诗境
在水的世界里, 两个小渔童嬉闹着; 搭起竹筏,自由自在, 没有任何束缚。 他们拿起钓竿, 静静地坐在河边; 互相交流,谈笑着, 犹如世外桃源。 忽然间,其中一位, 抛下竿子,纵身跃入; 喜欢大声地唱歌, 追逐着鱼儿游向远方。 另一位开心地大笑, 扶着竹筏,漫游湖中; 看到朝阳升起, 喜不自禁地欢呼。 这景象倘若让大人看见, 或许只能感叹这青涩; 但我们不应该忘记, 那些奇思妙想是年少时光的记忆。 或许我们已经长大, 或许我们已经变得成熟; 但情感之水不会停止流动, 留有一个童真的天堂。 杨万里曾说过, 儿童是懂得神秘的人; 看着这无忧无虑的两个孩子, 让我想起了少年时光。 诗境详情»


典故
在宋朝时期,有一位诗人杨万里。某一天,他在河边看见了一艘船。船上坐着两个小孩,他们没有划船,却很悠闲地坐在那里。这时,杨万里发现这两个小孩手中拿着一把伞,而天上并没有下雨。于是,他很奇怪地问他们:为什么要打伞呢?两个小孩却捧腹大笑,告诉他这是他们利用伞当帆来推进船只。杨万里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并非为了遮雨而拿着伞,而是聪明地想到利用伞当帆,在没有风的情况下让船前进。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聪明灵活的头脑能够发掘出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性,化被动为主动,化危为机,从而取得成功。 典故详情»


创作背景
杨万里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和书画家,其作品风格质朴自然,极富感染力。其中,他所创作的《舟过安仁》一诗,更是广为传颂,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品之一。 据了解,该诗创作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192年。当时,杨万里乘舟路过安仁县(现江西省余江县),偶遇两个孩童在河滩上用伞当帆,一边欢笑着一边驾驶小舟。这个情景深深地打动了杨万里,他被孩童们的天真稚气和可爱行为所感染,于是便萌生了创作的欲望。 诗人在创作《舟过安仁》时,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孩童们的感慨和赞叹之情。他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将孩童们欢快的身姿和稚嫩的面庞,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就在读者眼前。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安仁县景物的描绘,将人与自然相融合,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和对生命的肯定态度,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生命观。 总的来说,《舟过安仁》一诗是杨万里在巧妙地融合现实与想象的基础上,用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手法,给读者呈现出了一个充满童趣和生命力的场景。它不仅展示出了杨万里优美的诗性,更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自然、生命和人性的崇尚之情,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杨万里、一叶(条)渔船、顽童、撑竿 一叶(條)渔船上,有两个顽童,他们收了撑竿,停下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译文】一只小渔船上,有两个顽皮的孩子,他们把撑杆收起来,把船桨停了下来,坐在船中央。怪不得他们没有下雨,但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的风帮助船行驶啊! 【注释】 - 渔船:以捕捞为主要目的的船只。 - 顽童:调皮、淘气的孩童。 - 撑竿:撑船的工具。 - 船桨:划船的工具。 - 遮雨:避免雨水淋湿。 - 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通过打伞利用反向的气流,使得船在风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杨万里简介
宋朝 诗人杨万里的照片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是中国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一位有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杨万里年少时就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十岁时便已能写出优美的诗歌。后来他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一名官员,但他并不喜欢官场生活,于是辞官回到家中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杨万里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色彩,被誉为“江南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表达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和体验。他的代表作品有《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初夏睡起》,《武陵春》等。

除了诗歌创作外,杨万里还非常擅长书法。他的书法风格自然流畅、雄浑有力,被誉为“诚斋体”,对后人的书法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杨万里一生积极向上,不断追求文学创作的高峰。他的文学成就不仅深受当时文人的赞誉,也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发展。直到今天,杨万里的诗歌和书法作品仍然被广泛传播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