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及注释:
篱落疏疏一径深:篱笆很稀疏,一条小路很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树上的花儿还没有开满,还没有形成阴凉之处。
儿童急走追黄蝶:孩子们急急忙忙地追着一只黄蝴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但是蝴蝶飞进了菜花丛里,不见了踪影。
注释:
篱落:围墙或篱笆围起来的地方。
疏疏:稀疏的样子。
一径:一条小路。
深:深远的样子。
树头:树梢。
花落:花儿掉落。
未成阴:还没有形成树荫,指树叶还不够茂密。
儿童:小孩子。
急走:快速地走。
追:追逐。
黄蝶:黄色的蝴蝶。
飞入:飞进。
菜花:花菜,一种蔬菜。
无处寻:找不到。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杨万里的《山行》是一首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田园诗,它的创作主旨是通过对春季景色的描写,展现出自然万物不断更新的生命力和儿童天真活泼的形象。
前两句以静态描写为主,通过“篱落”、“小径”等词语,表现出一种平凡、朴素的乡村风貌。而第三句则以动态描写为主,通过“急走”、“追”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一群儿童欢快追蝶的场景,将人物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使整个诗篇更加生动有趣。
在最后一句中,诗人运用 “菜花黄发”、“繁霜满径”等句子,形象地描绘出缤纷多彩的自然景观,展现出自然界的繁荣美丽。而“小小蝴蝶”飞进“黄色海洋”里,却无处可寻,反映了儿童天真无邪的情感,以及他们在探索自然时的好奇心和探寻精神。
总之,《山行》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物的完美融合,展现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同时,也表现出自然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儿童的天真活泼形象不仅是对自然界积极向上的赞美,也让读者感受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赏析详情»
鉴赏:
这篇诗歌是杨万里所作,名为《小池》,描绘了一个暮春的农村景色。通过表现儿童捕蝶的场景,展现出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和一派天真可爱的氛围。
诗歌开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刻画出了一个小池旁边的景象。稀疏的篱笆和深邃的小路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片宁静的氛围。此时,小区域内的几棵树头上鲜花正在盛开,但是由于嫩叶尚未长出,整个小池显得更加美好和娇嫩,充满着欣欣向荣的气息。
诗歌中间部分“出没飞蛾击纱窗,西园药白多垂杨”则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句子里面的飞蛾、击纱窗、药白、垂杨等细节刻画,透露出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趣。
最后一句“郭南有恶客,实多是市骨瘦”则给整个诗歌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这一池盛开的春景中,却又潜藏着邪恶之人的挟持和侵害。这种对比,让整篇诗歌充满了沉重感和思考性。
总的来说,这篇杨万里所作的《小池》通过一些细节把暮春农村景色的美好和充满生机的一面展现了出来。同时,通过点出恶客的存在,也体现出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关心,在文学创作中发挥了着重描写现实生活的特点,富有思想性和时代内涵。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杨万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发生在诗人外出旅途中,他经过新市时,住进了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在那里,他看到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的诗兴。据资料显示,这首诗的灵感来源于马汉彦所选的唐宋绝句中《观儿》这首诗,也可以看出杨万里在旅途中对美景和人文环境的敏感和感悟。
通过《观儿》,杨万里突破了以往的写作经验,将目光转向了农村、孩童等年俗生活的题材。他在这首诗中借助对农村风景和儿童游戏的描摹,表达了自己长期以来的思乡之情以及对生命中瞬间美好的感悟。这一方面反映了杨万里艺术表现力的多元化和超越性,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他深厚的乡土情怀和对简单朴素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观儿》的创作背景中充满了杨万里诗人对于生活、自然和情感的细腻感受,进而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灵感和诗意。通过这首诗,杨万里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嵌入其中,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爱与感悟的美好形象。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一:在稀稀疏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树叶稀疏还不茂密,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捕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一片金灿灿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注释:
1. 稀稀疏疏:形容分散、稀少。
2. 篱笆:周围用竹、木、铁等物制成的围墙或栅栏。
3. 新叶:指刚刚长出的嫩叶。
4. 茂密:形容树木浓密的枝叶。
5. 树阴:指树木的遮阳部分,可以给人带来阴凉和凉爽感觉。
6. 翩翩飞舞:形容蝴蝶优美的飞舞姿态。
7. 菜花:花菜,即花椰菜或花菜蕾。
8. 金灿灿:形容金黄色的颜色。
9. 孩子们再也找不到它们了:这句话是指蝴蝶飞到了菜花丛中,孩子们无法继续追寻它们。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是中国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一位有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杨万里年少时就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十岁时便已能写出优美的诗歌。后来他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一名官员,但他并不喜欢官场生活,于是辞官回到家中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杨万里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色彩,被誉为“江南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表达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和体验。他的代表作品有《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初夏睡起》,《武陵春》等。
除了诗歌创作外,杨万里还非常擅长书法。他的书法风格自然流畅、雄浑有力,被誉为“诚斋体”,对后人的书法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杨万里一生积极向上,不断追求文学创作的高峰。他的文学成就不仅深受当时文人的赞誉,也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发展。直到今天,杨万里的诗歌和书法作品仍然被广泛传播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