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译文及注释:
世人写梅花词,下笔就平凡俗气。我试着写一篇,才知道前言不是空话。
在藤床纸帐里早起,却说不出好的思绪。沉香断断续续,玉炉冰冷,陪伴着我的情感如水。笛声三弄,梅花心惊破碎,多少春天的情意。
小风轻轻地吹着雨,又催促着千行泪水。吹箫的人已经离去,玉楼空空,我的心肠却断了,与谁共倚?一枝梅花折下来,无论是人间还是天上,都没有一个人值得寄托。
注释:
注释:
1. 梅:指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花卉之一,常被用来象征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2. 世人作梅词:指很多人写梅花诗词,但往往缺乏创新和个性。
3. 下笔便俗:指写作时往往陷入平庸、老套的表达方式。
4. 予:指作者自己。
5. 前言:指前面所说的“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6. 藤床纸帐:指床上的藤制床架和纸质帐幔。
7. 朝眠起:指早晨起床。
8. 说不尽、无佳思:指难以表达、缺乏灵感。
9. 沈香:指一种香料,常被用来制作香囊、香炉等。
10. 玉炉:指用来燃香的炉子,常用玉石制成。
11. 伴我情怀如水:指沉香的香气伴随着作者的情感,如同水一样流淌。
12. 笛声三弄:指笛子吹奏的三个音调。
13. 梅心惊破:指梅花的心蕊被吹得露出来。
14. 春情意:指春天的情感。
15. 小风疏雨:指轻柔的风和细雨。
16. 萧萧地:指声音清脆、悠扬。
17. 催下:指催促着泪水落下。
18. 千行泪:指泪水如同千行细雨一样。
19. 吹箫人去玉楼空:指吹箫的人已经离开了,玉楼也变得空荡荡的。
20. 肠断与谁同倚:指心中感到极度的孤独和无助。
21. 一枝折得:指折下一枝梅花。
22. 人间天上:指人间和天上。
23. 没个人堪寄:指没有一个人能够承载自己的情感。
译文及注释详情»
背景:
李清照、咏梅、悼亡、朝廷南迁
据[[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6%B8%85%E7%85%A7)]资料,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以清新脱俗、感情真挚、妙笔生花而著称,被称为“词中之神”。其中,她的一首词曲抒情深切,悼念了自己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这首词名为《如梦令》,“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开篇豁然开朗,表现了李清照对于爱情的向往和追寻。但接下来的一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却让整首词从明快转为忧伤,表达出李清照思念已故爱侣的愁绪。而这首词在开头的标题中明明写着“咏梅”,实则是以梅花的形象暗示出自己的悲痛,将咏梅与悼亡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种将梅花作为悼念之物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并不罕见。据[[2](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2%8F%E6%A2%85/80462)]资料,宋代女演员咏梅也曾在一首词中唱道:“莫道不花因雪裂,疑羞不露总先知。”意为即便是受到雪的侵袭,梅花依然不失美丽,永不屈服,传递出一种坚强和不屈的力量。而李清照这首《如梦令》则通过梅花表达了她对于赵明诚的思念和哀思,以此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柔情与坚韧。
背景详情»
赏析二:
李清照的《如梦令》是李清照词作中的佳品。其中,“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这句词,正是这首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句,用笛声烘托梅花,勾起了词人对春天的向往之情。
在这首词中,“梅心惊破”一语更是引人注目,它展现了李清照在语言运用上的高超水平,同时也显露出她感情的真挚。这句话虽然字面上看起来似乎比较抽象,但是运用得宜,一下子让人就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激荡,表达了她深深地被梅花所吸引的心境。
通过这首词,可以看出李清照的情感丰富而含蓄,细腻而深刻。她通过描写自己的凄冷孤苦以及对爱侣赵明诚的思念,将感情的变化和内心情感的波动层层剖析。特别是在“小风”句中,她将外境与内境相互融合,从而更加深刻地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挣扎与沉痛。
在词的结尾,李清照化用了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她对昔日情景的怀念之情。通过这样的手法,她将自己的情感与古人相连,借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整首词意脉相续,情感真挚,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赏析二详情»
赏析一:
李清照的这首词《如梦令》描述了一个女子在孤寂中的心情,通过描写她的起床、环境、以及内心感受,展现出了一种深刻而悲凉的意境。
整首词开门见山,第一句“藤床纸帐朝眠起”,直接揭示了女子孤独悲苦的处境。接着“说不尽,无佳思”一句则进一步表达了心境的孤绝,使人对她的处境感到同情和心酸。
词人通过对环境和物品的描写,加强了词的意境,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女子内心的孤独。藤床是现代的藤躺椅,但李清照描绘出它的细节特点,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清凉和舒适。纸帐则像是一道屏障,将女子与外界隔绝开来。这种陈设让人想起宋人词作中所描绘的凄凉慵怠的情景,使人对女子的孤独感到更深的同情。
最后一句“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则通过香烟和玉炉这两个物品的描写,表达出女子内心深处的悲苦和孤独。沉香袅袅升起的烟雾,在空气中弥漫,让人感受到女子内心的痛苦。而玉炉的冷寂,更是突出了环境的凄冷和女子内心的孤独。最后一句表达了女子的内心情感,使人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孤独。
整首词通过对物品细节的描写,刻画出女子的孤寂和悲苦,同时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这种情感。同时,李清照通过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将一种深刻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打动着读者的心灵。
赏析一详情»
意境:
李清照、意境、环境描写、心理刻画
【李清照】
山色江声动,秋意逐人寰。
望枫叶,小雨浓。去日已远,此夜难眠。
庭院深深石径斜,不堪漏月残香。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意境分析】
这首词写的是秋夜离愁,全词借景,以描写夜色、风景为手法,将人物心理状态和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怆的氛围,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思恋之情。
在描绘环境的方面,李清照写出了秋天的景致:“山色江声动”,“望枫叶,小雨浓”,这些都传递出了她对秋天的细腻感受。同时,“庭院深深石径斜,不堪漏月残香”也给整首词营造出了一种静谧、郁郁葱葱的宁静感。
在心理刻画方面,李清照写下了那些难以言明的离愁别绪:“去日已远,此夜难眠”,“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些词句将孤独、失落、思念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最后一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更是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全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意境详情»
译文:
清晨从藤床纸帐中醒来,昨夜又痛到失眠。没有丝毫安慰,只有无尽的哀思。只有断断续续的焚香和受寒的玉炉,陪伴我如水的情怀。吹吹玉笛,寄托了多少春情义的梅花的心都被惊破。轻风中,疏雨萧萧的下着。此情景又催落我多少的泪啊。吹箫的人去了,玉楼空空荡荡的,寸断的肝肠知与谁同。折下一只梅,可叹天上人间,又有谁值得我寄赠!
清晨从藤床纸帐中醒来,昨夜又痛到失眠。没有丝毫安慰,只有无尽的哀思。只有断断续续的焚香和冷落的玉炉,陪伴我如水的心情。吹吹玉笛,倾诉多少春情义的梅花的心又被惊醒。轻风中,绵绵细雨悄然而至,再次引起我无限悲伤。吹箫的人已离去,玉楼空荡荡的,断肠之痛只有自己承担。摘下一枝梅花,可怜这世间,再没有一个值得我深情寄赠!
译文详情»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北宋齐州(今山东济南)人,宋朝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代表作品《如梦令》,《点绛唇》,《浣溪沙》,《菩萨蛮》,《醉花阴》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