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译文及注释:
风吹老鸟,雨润梅果,午后阴凉树清圆。地势低山近,衣服湿润炉烟。人静时乌鸦自娱,小桥外新绿滴滴答答。凭栏久久,黄芦苦竹,想着泛舟九江。
年年如同社燕,飘荡在浩瀚大海,来寄宿修建的梁柱。不要想着身外事,长久陪伴在尊前。疲惫的江南旅客,听不得急管繁弦的音乐。在歌筵边,先安排好床垫,让我在醉意中入眠。
注释:
风老莺雏:风吹老了,鸟儿孵出了雏鸟。
雨肥梅子:雨水滋润了梅子,使其茁壮成长。
午阴嘉树清圆:午后的阴影下,美丽的树木清晰圆润。
地卑山近:地势低洼,山峦近在眼前。
衣润费炉烟:衣服潮湿,炉烟费用。
人静乌鸢自乐:人静了,乌鸢自在地玩耍。
小桥外、新绿溅溅:小桥外,新绿的景象溅溅流动。
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长时间倚着栏杆,看着黄芦和苦竹,想着泛舟九江。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像社燕一样,年年飘荡在辽阔的海洋上,来寄托修建房屋的希望。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暂且不要想着身外的事情,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疲惫不堪的江南旅客,无法忍受急促的管弦声。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在歌筵旁,先安排好席位和枕头,让我在醉意中入眠。
译文及注释详情»
句解:
这篇文章以溧水的梅雨季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与之相应的感受来表达时令和心境。文中“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三句写景,暗示着处于梅雨季节的特点。接着,文章以“地卑”“衣润”来揭示贬谪之苦,但仍以“衣润”表达情致。作者则通过描绘乌鸢、小桥流水的景象,表现了身居近山卑湿之地的人们的凄凉心境。最后,作者引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黄芦苦竹绕宅生”,寄托相似的心境。
句解详情»
赏析:
周邦彦是北宋末期词学大家,他深通音律,创制慢词无数,笔力奇横。他的词作无论是写景抒情,都能刻画入微,形容尽致。
其中,他的代表作之一《满庭芳》一词,更是展现了他对细节的把握和章法的变化。这首词以足江南初夏为背景,将无想山的幽静景象娓娓道来。
在词的上片中,作者用极其细密的笔触描绘出足江南初夏的景象,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而下片即景抒情,曲折回环,章法完全从柳词化出。词中“风老”三句,是说莺雏已经长成,梅子亦均结实。这里借用杜牧和杜甫作为形象的比喻,传达出风雨滋长万物的意境。
在词的后半部分,作者将目光聚焦到无想山,通过词中“阳和”,“绿水青山”,“地卑”等独特的词汇,突出刻画出山的环境和特色,展示出自然之美的魅力。
总体而言,这首词以自然景象为主线,讲述了作者在无想山所见所闻的美景,以及自然万物在生长中的美好。通过这首词,我们不仅领略到周邦彦卓越的艺术才华,还可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赏析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是关于周邦彦所写的一首清真词。它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宦途不得意且孤独的知识分子在封建社会里的愁苦心情。上片以江南初夏为背景,将羁旅愁怀自然融入景中,体现了作者对于自我的适应与随遇而安的心态。下片则表达了飘流者的悲哀和无奈,通过对于衣物、气氛等细节的描写,刻画出了地卑久雨的景象和人静的气氛,将温情和孤独感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本词在语言运用上极富巧思,有很多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上片以“春光已去,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开始,借用了杜甫、杜牧的诗句,将季节变迁与时光流转娓娓道来。接着,“午阴嘉树清圆”,引用了刘禹锡的句子,描绘出了绿树环抱的美景。这些词句形象、流畅,表达了作者对于夏日景色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但是随后的“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则出现了一种明显的转折。在这里,作者描绘出雨水满地、空气湿润的环境,以及炉火的熏香味道,将物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令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孤寂的场景之中。而在下片的末句中,“连乌鸢也自得其乐”更是独具匠心,通过对鸟儿的描绘来展现环境的静谧与安宁,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总之,这首清真词既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宦途并不得意的知识分子愁苦寂寞的心情,又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美好感受和对于生命的热爱。周邦彦通过这首词,向读者深情地呈现了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考方式。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周邦彦是中国宋代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在元祐八年(1093年)被贬任为溧水县(今江苏溧水)县令,当时他已经三十九岁。这个时期正值宋哲宗年间,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动荡不安,周邦彦由于某些原因被贬官,并且离开了熟悉的领地,心情难免沉重。
然而,在游无想山的过程中,周邦彦的内心深处得到了一次短暂的解放。或许是在这里,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或许是他回忆起少年时代的梦想和追求,或许是他对自己的思考和自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周邦彦创作了这首词。这首词结构婉约,寓意深刻,表达了自然风景之美、人生苦难之感。周邦彦用细腻动人的笔触,抒发自己的情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却又没有忘记自己已经走过的岁月。
这首词见证了周邦彦内心深处的变化和心路历程,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形势下文人的心情和思考,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诗词创作的背景和特点。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风使春季的莺雏长成,夏雨让梅子变得肥美,正午茂密的经树酒下圆形的阴凉笼罩的地面。地势低洼靠近山,衣服潮湿总费炉火烘干。
【注释】:经树 —— 一种常见于江南地区的树木,是树种中的一种;
地势低洼靠近山,指这个地方附近有山丘且周围比较低洼,容易积水,因此衣物潮湿需要费力用火烘干。
人家寂静乌鸦无忧自乐翩翩,小桥外边,新涨的绿水湍流激溅。久久凭靠栏杆,遍地黄芦苦竹,竟仿佛我自己像遭贬的白居易泛舟九江边。年复一年。
【注释】:寂静乌鸦无忧自乐翩翩,《庐山谣》中曾有描述:“乌鸦噪声沸天霜,狐兔双跳过茂丛”,此处指乌鸦寂静无声,享受它们自己的世界;黄芦苦竹,指这片土地上的植被,多是黄芦和竹子,生长艰苦,给人以萧瑟凄凉的感觉。
犹如春来秋去的社燕,飘飞流浪在大漠荒原,来寄居在长长的屋檐。且不去想那身外的功名业绩,还是怡心畅神,常坐酒樽前。我这疲倦、憔悴的江南游子,再不忍听激越、繁复的管弦。就在歌宴边,为我安上一个枕席,让我醉后可以随意安眠。
【注释】:社燕,指越冬在社区或者城市中的燕子,这里比喻游子逐渐适应了异地环境,也渐渐地习惯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译文及注释详情»
周邦彦简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任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官职,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