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译文及注释:
开放时像雪花一样美丽。凋谢时也像雪花一样纷飞。花中独具奇异之美。香气不在花蕊,也不在花萼,而是从花骨中散发出来。
占领溪水的清风,留住溪边的明月。可惜山中的桃花红得像血一样鲜艳,让人感到羞愧。即使再怎么稀疏淡雅,最终也会有一种别样的情感。
注释:
开时似雪:指花开时像雪一样洁白。
谢时似雪:指花谢时像雪一样飘落。
花中奇绝:指这种花在花中非常独特,与众不同。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指这种花的香气不仅仅来自花蕊和花萼,而是从整个花骨中散发出来的。
骨中香彻:指这种花的香气非常浓郁,从花骨中散发出来,充满了周围的空气。
占溪风:指这种花在溪边生长,吸收了溪水的气息,因此带有一股清新的气息。
留溪月:指这种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堪羞损、山桃如血:指这种花的颜色非常艳丽,像山上的桃花一样红得让人害羞。
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指这种花虽然看起来疏疏淡淡,但是它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离别。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晁补之、创作背景、宋哲宗绍圣二年、齐州知州
晁补之是一位北宋著名的词人和文学家,他的词作以清丽脱俗、婉转优美著称。其中,他的《浣溪沙·拟古决绝词柬友》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另外,晁补之还有一首名为《天净沙·秋思》的词,据说是在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作者从齐州知州贬为毫州通判之际所作。这首词是一首咏物之作,写的是落叶。落叶纷飞的背后,是晁补之内心的离愁别绪。
晁补之的词作多以抒情为主,情感细腻、含蓄,常常表达出对生活的感悟。而《天净沙·秋思》则更加凄婉动人,使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离愁别绪的苦痛与无奈。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梅花词《浣溪沙·梅花》是晁补之在宋哲宗绍圣二年所作,这首词是一篇咏物之作,通过对梅花的色、香、形的描写,表现了梅花的神韵和格调。
上阙中,晁补之通过运用重复叠句,突出梅花颜色的奇绝,将梅花的清香描绘成不同寻常。这样的写法不仅突出了梅花的不同寻常,也为下阙中的对比运用做铺垫。下阙中,晁补之以山桃花为比衬,刻画出梅花的神韵和品格。通过对比,梅花被赋予了非凡的气质和超凡脱俗的神韵。
整首词遣词用字灵动,表达深情。笔墨纵横,引人入胜。整首词写出了梅花的神韵和格调,表现了作者在逆境中的悲壮和坚毅。可以说,这首梅花词是华丽的辞藻和生动的形象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花开的时候像雪,凋谢的时候仍然像雪,在百花之中确是绝无仅有。散发出来的清香不在花蕊,也不在花萼,而是从骨子里飘荡出来的,清香透彻。占尽了从小溪吹来的轻风,留住了小溪中的明月,使那红得似血的山桃花也羞惭得减损了自己的容颜。即使仍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终究另有一种非其他媚俗之花可与之相比的情致。
注释:晁补之(cháo bǔ zhī),南北朝时期人物。《晋书》称其为“才思敏捷,言辞清丽”,擅长文学以及音乐创作,被誉为“小李杜”。此篇文字用意深远,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山桃花比作如雪般洁白,清香悠然远播,极尽柔美之妙。
译文及注释详情»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生于1053年,卒于1110年,是“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他擅长诗文、散文,是宋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人物,其诗文清新自然,有“晁氏诗句”之称,其代表作有《晁补之集》、《晁补之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