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译文及注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十里远离,青山苍翠,潮水平静,路上带着沙砾。
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几声鸟儿啼叫,怨叹岁月匆匆,又是凄凉的时候,远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白露收藏残月,清风吹散晨曦的霞光。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在绿杨树丛的堤岸上,问着盛开的荷花:还记得年少时一起喝酒的那个人家吗?
注释:
十里青山远:形容山势高远,景色优美。
潮平路带沙:形容海滩平缓,路上有沙子。
数声啼鸟怨年华:啼鸟的叫声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无情。
凄凉时候:形容季节的凄凉和人心的寂寞。
白露收残月:白露是秋季的节气,收残月则是形容月亮渐渐消失。
清风散晓霞:清风吹散了晨曦的霞光,形容清新的早晨。
绿杨堤畔问荷花:绿杨是一种树木,堤畔则是指河堤旁边。问荷花则是在形容景色优美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沽酒是指买酒,那人家则是指曾经一起喝酒的人家。这句话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本文描述的是一位历史人物仲殊出家为僧后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表现了他早年放荡不羁、半路出家成为和尚后的内心状态。全篇着重从空间方面入手,通过描写青山、流水等景物展示出仲殊对自然景观的赞赏和独特理解。同时通过描写行人环境和听到的鸟啼声所引起的感慨,展示了仲殊的内心独白和情感移情联想。
首先,文章中描绘的“青山隐隐水迢迢”的画面非常生动而形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特别是“十里青山远”中“远”字的使用,抓住了读者的心理,表达了词人对离散之感以及对归期未知的惆怅。紧接着,词人转向描绘近处的“潮平带路沙”,从而补充了作品的空间情境和人物环境,让读者建构起更加全面和立体的视觉体验。
其次,文章中的第三句话则将主题转换到“数声啼鸟”上,将视线和心境转向另一个层面。对于欢乐之士来说,这些啼声是美景如画、赏心乐事,但词人却察觉到其中蕴含着岁月易逝、青春易老的感悟,这反映出仲殊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这通过鸟啼声所引起的移情联想来表达,将篇章推向了情感层面。
总之,仲殊这首出家后所作的词,不仅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独特理解,而且表达了他内心复杂的情感状态和深刻的人生体悟,这些都通过“青山隐隐水迢迢”“数声啼鸟”的描绘得到了细腻而深刻的表达。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南柯子》是一首出自僧人仲殊之手的词作,他年轻时倜傥风流,放荡不羁。然而,妻子对他的不羁行为感到十分不满,甚至于一次在食物里下毒,致使他差点命丧黄泉。此事之后,仲殊心灰意冷,决定弃家为僧,成为一位真正的和尚。他最初居住在苏州承天寺,后转移到杭州吴山宝月寺。然而,尽管他出家为僧,却并不十分遵守佛门清规,除了不吃肉之外,他嗜蜜、酒如命,每餐必定会喝酒食蜜。这首词就是他在出家为僧后所作的,可以看出一个早年放荡不羁、半路出家的和尚的自我写照。本词勾勒了他在云游路上、羁旅异地时的感受,属于羁旅愁思类作品。宋代著名的词人黄舁误解了词尾的句意,把它误擅题为“忆旧”。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到仲殊有着自己的独特思想,以及一种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潮水涨平了沙路,远处的青山连绵不断,偶尔听到几声鸟鸣,好像是在哀怨时光流逝。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大海的景象和周围山峦的形态,还描述了时光流逝的感觉。
又是凄凉冷漠的秋天了,我远在海角天涯。残月西堕。白露湿衣,拂晓的凉风慢慢地吹散朝霞。
【汉字译文】:又到了寒冷的秋天,我远在边陲之地。看着残月西斜,清晨的凉风吹散朝霞,白露沾湿了我的衣襟。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秋季的景色,以及人在遥远的地方的孤独感。
走到那似曾相识绿杨堤畔,我询问起塘中盛开的荷花:“你可记得,那年我路边沽酒,敲开的是哪门哪家?”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主人公来到旁边的堤岸,询问灌木丛中盛开的荷花,是否还记得他曾经在这里敲门求酒的事情。
译文及注释详情»
仲殊简介: 张挥(安州(今湖北安陆)人,字师利,法号仲殊),北宋僧人、词人,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