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雪后》拼音译文赏析

  • shān
    zhōng
    xuě
    hòu
  • [
    qīng
    ]
    zhèng
    xiè
  • chén
    kaī
    mén
    xuě
    mǎn
    shān
    xuě
    jīng
    yún
    dàn
    guāng
    hán
  • yán
    liú
    weì
    meí
    huā
    dòng
    zhòng
    qīng
    děng
    xián

原文: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咏物写人

译文及注释
晨早起来开门看,雪满山头景色寒。雪晴天蓝云淡淡,日光照耀更加寒。屋檐上挂未滴水,梅花也被冻得慢。这种清寂孤独意,不同于平常闲散。
注释:
晨起:早晨起床
开门:打开门
雪满山:山上覆盖着厚厚的雪
雪睛:天空晴朗,雪花闪闪发光
云淡:天空中云彩不多,颜色淡雅
日光寒:阳光虽然明媚,但是气温很低
檐流未滴:屋檐上的水滴还没有滴落
梅花冻:梅花被冻住了
清孤:清净而孤独
不等闲:不平凡,不寻常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通过精细的描绘和运用巧妙的手法,刻画出一个清晨雪后的景象。首先,诗歌前两句描绘了大地因雪而变得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营造出初晴、天寒地冻的氛围,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这个季节的特殊之处。 接着,诗歌中使用了衬托的手法,通过“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这一句,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和梅花的坚韧。檐流未滴和梅花冻都是在强调这个季节的寒冷,而“清孤不等闲”则点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进一步增强了对这种植物的赞美。通过这些描写,作者将梅花作为一种象征,寄托了自己坚高的品质和对洁身自好的追求。整首诗简练而深刻,既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的感受,也体现了他自身的成熟与坚韧。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郑板桥是中国清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他出身贫寒,年轻时不得入试,只好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这样的生活经历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了人间的辛酸和苦难,给他的心灵带来了严重的创伤。然而,正是这样的经历,让郑板桥具备了与众不同的艺术气质和高尚情操,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能够看到他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充满了对生命的反思和感悟。 《山中雪后》是郑板桥的一首诗歌,正如其名,它写的是大雪之后的山景。这首诗歌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之美的热爱。在诗歌中,郑板桥通过对山岭、松柏、岩石、乱流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壮美和无穷的力量。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在作者的笔下,大雪覆盖的山林、流淌的溪水以及松柏挺拔的身影,都成为了表达他内心世界的隐喻。 总之,郑板桥作为一位文化名人,他的艺术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山中雪后》这首诗歌,正是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感悟的真实写照,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此时,天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 注解: 1.大雪:指下雪量较大的暴雪或大雪。 2.天空已放晴:天空已经没有云彩,晴朗明净。 3.初升太阳:指太阳刚升起的时候。 4.光芒:指太阳的光线。 5.白云:指在天空中飘浮的云彩。 6.房檐:指房屋前面突出的部分,用于遮雨挡水。 7.积雪:指在地面上堆积的雪。 8.融化:指固态的物质(如冰雪)由于受到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形态改变、变成液态。 9.院落:指房屋的内部庭院。 10.梅花:一种有着淡紫色或白色花瓣的花。 11.枝条:指植物的枝干和树枝。 12.冰雪凝冻:指由于低温等因素导致水分结冰而固化为冰雪状态。 13.清冷:指环境或气氛清爽、凉爽。 14.孤寂:指环境或气氛感觉孤独而沉寂。 15.不寻常:指某件事情的发生与一般情况不同。 译文及注释详情»


郑燮简介: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世称“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