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赏析:
《苏秦以连横说秦》是一篇典型的《战国策》,与《左传》有着截然不同的文风。本文语言舒放、铺陈夸张,富有气势,非常符合纵横家的风格。排偶句的运用使得文气贯通,如潮水般奔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本文选择了几个典型情节来刻画苏秦的形象。其中包括他赴秦受挫、发愤读书、游说赵王、位极人臣以及家人前倨后卑。这些情节相互衬托,构成了一个曲折的故事,揭示了苏秦的独特经历和个性。作者通过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对比了苏秦在游说秦国和游说赵国时的表现。对于秦国,他显得口若悬河,引古论今,高谈阔论,但却无法获得识字的秦王的认可;而对于赵国,他简单朴实地“抵掌而谈”,却在赵王面前得到了高度的赏识和礼遇。通过这种对比,作者成功地揭示了苏秦灵活多变的游说之道。
总之,《苏秦以连横说秦》是一篇充满魅力的文章,既能展现出《战国策》的独特风格,又能刻画出苏秦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到作者高超的文艺才华,以及纵横家们独特的处事方式。
赏析详情»
题解:
《苏秦以连横说秦》是一篇记载战国时代纵横家的说辞及权变故事的文章,其中以苏秦为代表人物。他在游说秦王时,先以连横之策为主,却受到了冷落;后来转而使用合纵之术游说赵王,并最终获得了成功。苏秦不断地变换政治策略,仅仅为了能够得到卿相之尊,典型的表现出了政治家的形象。
在战国时期,诸侯之间互相攻伐,斗智斗勇是家常便饭。为了获得功名,一批谋士策士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在各个国家周旋,纵横驰骋。正如苏秦所说:“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这也正是当时纵横家追求的人生目标。
苏秦游说的经历被具体地描述了出来,为了使人物个性更加突出鲜明,作者使用移花接木的手法,将苏秦游说路过洛阳、周显王“除道效劳”的史实,移植到苏秦的亲属身上。通过对亲属前倨后卑的描述,突显了苏秦先前的窘困和后来的通显,并通过前抑后扬的手法,讽刺了当时社会风气和世态人情。
此外,文章中展示了苏秦的说辞,夸饰其气势充盈,铺陈极尽,可以视为汉赋铺张扬厉文风的滥觞。整篇文章生动地展现了战国时期政治家的形象,以及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题解详情»
译文及注释:
1. 巴、蜀、汉中的富饶:指现今四川、重庆、陕西等地区,这些地方地势优越,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2. 胡貉和代马的物产:指北方地区的特产——马匹;
3. 巫山、黔中的屏障:指现今贵州、湖南等地区,地形险峻、山路弯曲,拥有天然的防御屏障;
4. 肴山、函谷关的坚固:指现今河南、山西等地区,地势险要,易于守卫;
5. 千里沃野:指广袤的平原地带,适合农业生产;
6. 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以治理:意味着秦国要通过征服各个诸侯国家,最终实现整个中国的一统;
7. 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尧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国,周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用武力称霸天下:这些都是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事件和统一战争;
8. 连横:指采用间接手段,通过联络和结交它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一种外交策略。
译文及注释详情»
佚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