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樊川吾所爱,老我莫能俦。二年鞍马淇上,来往更风流。梦里池塘春草,却被鸣禽呼觉,柳暗水边楼。浩荡故园思,汶水日悠悠。
洛阳花,梁苑月,苦迟留。半生许与词伯,不负壮年游。我亦布衣游子,久欲观光齐鲁,羁绁在鹰韛、早晚西湖上,同醉木兰舟。
译文及注释:
樊川是我所爱之地,但我已老无法与之相伴。两年前我曾骑马到淇水畔,往来自由自在。梦中见到池塘春草,却被鸣禽惊醒,眼前是柳树掩映的水边楼。思念故园的情感如浩荡江水,汶水日日流淌。
洛阳的花儿,梁苑的月亮,我曾留连其中。半生与词人相伴,不负年少时的游荡。我也是一名布衣游子,长久以来一直想去齐鲁观光,但被束缚在鹰韛之中。早晚在西湖上,与同伴一起醉舞于木兰舟之上。
注释:
樊川:地名,指樊河的支流川河。
吾所爱:指作者所爱之人。
老我莫能俦:指作者已年老,无法与所爱之人相伴。
二年鞍马淇上:指作者与所爱之人相识已有两年,曾一同驰骋于淇水之上。
来往更风流:指二人的交往非常愉快,充满了风流情趣。
梦里池塘春草:指作者在梦中看到了春天的池塘和青草。
却被鸣禽呼觉:指梦中被鸟儿的叫声惊醒。
柳暗水边楼:指柳树遮蔽了水边的楼阁。
浩荡故园思:指作者思念故乡的感觉非常强烈。
汶水日悠悠:指汶水的流水声悠长而悠久。
洛阳花:指洛阳的花卉。
梁苑月:指梁国的月亮。
苦迟留:指作者曾经与词人李清照约定一起游玩,但因故未能如期前往。
半生许与词伯:指作者与李清照相识已有半生之久。
不负壮年游:指作者年轻时曾经游历过很多地方,没有辜负年轻时的豪情壮志。
我亦布衣游子:指作者身份低微,是一个穿着布衣的游子。
久欲观光齐鲁:指作者一直想去游览齐鲁名胜。
羁绁在鹰韛、早晚西湖上:指作者曾经被囚禁在鹰韛之中,后来得以自由,常常在西湖上游玩。
同醉木兰舟:指作者与李清照一起在木兰舟上畅游,共同享受美好的时光。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以下是对内容的整理和补充注释:
王修甫:王恽的好友,他们经常互相赠诗唱和。王恽是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曾任国子监祭酒,与王之涣、孟浩然、李白等人并称“初唐四杰”。
樊川:也被称为杜牧,是唐代著名诗人,作品多以田园为题材,有《樊川集》传世。他自称“樊川翁”。
杜牧别业(别墅)樊川:杜牧在樊川有一处别墅,他曾写下“客去泉台深林晚,独留芳思落花中”的诗句,表达了他对离别地的眷恋之情。
老我句:这句话出自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十三》,“到老我也能为伍”。这里引用此句话则是指业绩和名声都赶不上杜牧,无法与他相提并论。
俦:指同辈、伙伴,与自己年龄、身份相近的人。
鞍马:指骑马或战斗的生活,也常用来比喻艰苦卓绝、奔波劳碌的生活。
鸣禽呼觉:指叫声悦耳的鸟类把人从睡眠中吵醒。
汶水:山东省的一条河流,也被称为“大汶河”。
洛阳花:指洛阳牡丹,是中国四大名花之一。
梁苑:是西汉梁孝王所建设的东苑,位于今天河南省开封市东南,后人常以“梁苑隋堤”为吟咏历史胜迹之典。
词伯(cíbó):指擅长写词的大家,与词宗相对应。
布衣:指平民百姓穿的粗布衣服,古代常用来称呼平民。
游子:指离家远行或长期在外地居住的人。
观光:指参观外国或外地的景物、建筑等。
齐鲁:齐国和鲁国原先都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因此今天常用“齐鲁”来形容山东省。
羁绁(jīxiè):马缰绳和马络头的总称,也用来泛指缚禽兽或控制人行动的绳索。
鹰韛(bài):这里指地名,应为“鹰峰”,即位于浙江省临海市境内的一个山峰。
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船,在南朝梁时期已经有记载。据《述异记》记载,吴王阖闾曾在木兰洲(今浔阳江中)植木兰树,并且用木兰树造了一艘船,这艘船现在仍然保存在七里洲中,成为文人雅士的吟咏之作。
注释详情»
王恽简介: 王恽,字仲谋,号秋涧,是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他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裕宗皇太子真金和成宗皇帝铁木真三代的谏臣。他曾参与改革元朝的政治和文化,为元朝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