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译文及注释: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柳枝垂下,长达百尺,轻拂着银色的池塘。
不要只看到它的深绿色,也要留意它浅黄色的部分。
柳枝并不一定要蘸水,但在水中,柳影却能引领它生长。
注释:
柳条:柳树的枝条。
百尺:指很长的长度。
拂:轻轻地触摸。
银塘:指水面如银的池塘。
且莫:暂且不要。
深青:深绿色。
只浅黄:只是浅黄色。
未必:不一定。
蘸:沾取。
水中柳影:柳树在水中的倒影。
引:引导。
长:生长。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杨万里的《新柳》一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清新的韵味,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诚斋体”的诗风。
在诗中,作者通过漫步赏柳的方式,从远处到近处,由上而下地观察柳枝、柳叶、柳影,并用一个简单而亲切的“引”字来形容水中柳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整个画面变得有趣而生动。作者的描写很细腻,凸显了作者独特的妙手天成,生面别开的能力。
除此之外,作者还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用浅黄色和深青色来象征早春和暮春时柳条的颜色变化,更加凸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情。
整篇诗歌流畅自然,别具匠心,表现出作者洒脱、灵活的诗歌风格。它冲破了江西诗派的生硬冷涩,并达到了优美与意趣相融合的艺术境界。这种情趣的表现正是“诚斋体”所具备的特色。杨万里的《新柳》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作者不拘泥于传统的创作风格,将自然景物化作诗歌艺术中的绝妙表现,展示了诗歌创作的非凡魅力。
鉴赏详情»
译文:
杨万里、汉字译文、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闪耀着银光的水塘、柳色尚且还不是深青的
百尺长的柳条,轻拂银塘光。柳枝不算深青,只是浅浅地泛黄。或许并不需要柳条蘸水,因为水中柳影已将其拉得更长。
译文详情»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是中国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一位有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杨万里年少时就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十岁时便已能写出优美的诗歌。后来他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一名官员,但他并不喜欢官场生活,于是辞官回到家中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杨万里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色彩,被誉为“江南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表达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和体验。他的代表作品有《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初夏睡起》,《武陵春》等。
除了诗歌创作外,杨万里还非常擅长书法。他的书法风格自然流畅、雄浑有力,被誉为“诚斋体”,对后人的书法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杨万里一生积极向上,不断追求文学创作的高峰。他的文学成就不仅深受当时文人的赞誉,也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发展。直到今天,杨万里的诗歌和书法作品仍然被广泛传播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