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木棉花映丛祠小》拼音译文赏析

  • mán
    ·
    mián
    huā
    yìng
    cóng
    xiǎo
  • [
    dài
    ]
    sūn
    guāng
    xiàn
  • mián
    huā
    yìng
    cóng
    xiǎo
    yuè
    qín
    shēng
    chūn
    guāng
    xiǎo
    tóng
    mán
    nán
    rén
    sài
    duō
  • fān
    fēng
    zhèng
    xiù
    weī
    qiáng
    huí
    tóu
    yān
    xiàn
    chóu

原文: 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赛多。
客帆风正急,茜袖偎墙立。极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相关标签:婉约写人

译文及注释
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
木棉花在丛祠中绽放,越鸟的鸣声在春光中响起。

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赛多。
南方人们常常敲铜鼓、唱蛮歌,祈求好运。

客帆风正急,茜袖偎墙立。
客船在狂风中行驶,女子的茜色袖子依偎在墙边。

极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到达极远的海岸,几次回头,烟波茫茫,无限感伤。
注释:
木棉花:一种常见的热带植物,花大而美丽,常被用作园林绿化。

丛祠:指庙宇或祠堂,多为民间信仰场所。

越禽:越南的鸟类,此处指越南的鸟鸣声。

铜鼓: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常用的一种乐器,形状像鼓,用铜制成。

蛮歌:指南方少数民族的歌曲,多为吟唱祭祀或庆祝活动时使用。

南人祈赛多:南方人喜欢举行各种祈福或比赛活动。

客帆:指客船的帆。

茜袖:指染有茜草红色的袖子,是古代女性常用的一种装饰。

极浦:指海边或江边的尽头。

烟波:指水面上的雾气和波浪。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词为明代文学家孙光宪所作,题目为《南乡子·木棉花开》,词中描绘的是一个极具南国特色的场景。词开头先用“木棉花开,春光大好”一句,引出了春天的美好,再通过“铜鼓蛮歌声中”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浓烈的南国气息。 接着,词中出现了一艘船,“忽见一帆,飘然而来”,更加增添了词中的神秘感。船上的人物形象则被描述为“红袖偎樯”,在江中摇曳,很快地就从眼前消失不见,仿佛只是一段短暂的梦境。 至此,整首词以及情景的构建已经完成。孙光宪通过运用鲜艳生动的形象和语言,将南国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如同亲临现场般沉浸其中。同时,这首词还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即在美好与短暂之间的矛盾中,让人不禁唏嘘。 总之,该词通过对南国绚烂景色的描绘以及带有深刻内涵的写作手法,展现了孙光宪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超群的艺术才华,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赏析详情»


注释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 1. 木棉:一种热带乔木,初春开花,花色深红,高士奇在《天禄识余》中对它的描述是“树大盈抱,花红似山茶而蕊黄,花片极厚”。 2. 丛祠:指荒废的祠堂或庙宇。 3. 越禽:在《本草·释名》中被解释为孔雀,李时珍也这样描述它。而后李德裕在《岭南道中》中写到“红槿花中越鸟啼”,越鸟的声音在陵晨时比较和谐,古时候“越”和“粤”是通用的字。 4. 铜鼓:在《后汉书·马援传》中提到“骆越铜鼓”,据裴氏《广州记》的引用可知,铜鼓是狸獠人所铸造的一种大型鼓,初成时悬于庭院中。在文学中,铜鼓也被用来进行祈求或还愿的仪式,如于鹄的《江南曲》、徐浑的《游维山新与寺宿石屏村谢叟家》和《送客南归有怀》中都提到了“铜鼓赛江神”。 5. 茜:一种草,可用作红色染料,所以茜色即红色。 6. 墙:一本文献中描述为“樯”,即桅杆。 7. 极浦:指远处的水域。在《楚辞·湘君》中写到“望涔阳兮极浦”,其中“极”表示远,而“浦”则表示水边。 注释详情»


孙光宪简介: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有传。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又有王国维缉《孙中丞词》一卷。孙光宪的作品多以山水描写为主,描绘出自然风光的美丽,并以此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的诗文有节奏感,抒发出深沉的思想,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