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纳湖
诗筒连画卷,坐看复行吟。想像南湖水,秋来几许深。
东渚
小山幽桂丛,岁暮霭佳色。花落洞庭波,秋风渺何极!
咏归桥
绿涨平湖水,朱栏跨小桥。舞雩千载事,历历在今朝。
船斋
考盘虽在陆,滉漾水云深。正尔沧洲趣,难忘魏阙心。
丽泽堂
堂后林阴密,堂前湖水深。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
兰涧
光风浮碧涧,兰杜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祗自知。
书楼
君家一编书,不自圯上得。石室寄林端,时来玩幽赜。
山斋
藏书楼上头,读书楼下屋。怀哉千载心,俯仰数椽足。
蒙轩
先生湖海姿,蒙养今自閟。铭坐仰先贤,点画存彖系。
石
疏此竹下渠,漱彼涧中石。暮馆绕寒声,秋空动澄碧。
卷云亭
西山云气深,徙倚一舒 。浩荡忽搴开,为君展遐眺。
柳堤
渚华初出水,堤树亦成行。吟罢天津句, 风拂面凉。
月榭
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与君凌倒景,上下极空明。
濯清
涉江采芙蓉,十反心无斁。不遇无极翁,深衷竟谁识?
西屿
朝吟东渚风,夕弄西屿月。人境谅非遥,湖山自幽绝。
淙琤谷
湖光湛不流,嵌窦亦潜注。倚杖忽琮琤,竹深无觅处。
听雨舫
彩舟停画桨,容与得欹眠。梦破蓬窗雨,寒声动一川。
梅堤
仙人冰雪姿,贞秀绝伦拟。驿使讵知闻,寻香问烟水。
采菱舟
湖平秋水碧,桂棹木兰舟。一曲菱歌晚,惊飞欲下鸥。
南阜
高丘复层观,何日去登临?一目长空尽,寒江列暮岑。
译文及注释:
纳湖:诗篇连成画卷,坐着观赏并吟咏。想象南湖水,秋天来了有多深。
东渚:小山上有幽密的桂树丛,岁末的霭气美丽。花儿落在洞庭湖的波浪上,秋风吹得远远的。
咏归桥:绿色的湖水涨满了平湖,红色的栏杆跨过小桥。舞雩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千年,历史在今天清晰可见。
船斋:考试的答卷虽然在陆地上,但是水云深深。这正是沧洲的趣味,难以忘怀魏阙的心情。
丽泽堂:堂后的树林阴暗,堂前的湖水深深。感受到你的思念,千里之外的梦想相互追寻。
兰涧:微风吹拂着碧涧,兰花和杜鹃在日光下摇曳。一整年都没有人来采摘,只有它们自己知道它们的芳香。
书楼:你家的书籍不是从圯上得来的。石室在林边,时常来这里玩赏幽深的书房。
山斋:藏书楼在楼上,读书楼在楼下。千年的心情,俯仰着数着椽子的数量。
蒙轩:先生的湖海姿态,现在在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铭刻着先贤的思想,点画着彖系的图案。
石:这里有竹下的渠道,那里有涧中的石头。在暮色中听到寒冷的声音,秋天的天空清澈明亮。
卷云亭:西山的云气深深,倚着亭子舒展身体。浩荡的景象突然展开,为你展示远方的美景。
柳堤:湖面上的花朵初次出现,堤岸上的树木也成行。吟完了《天津》的诗句,微风吹拂着脸颊。
月榭:月色在三秋的夜晚洁白如雪,湖光在四周平静。和你一起凌空俯瞰,上下都是空明。
濯清:涉过江水采摘芙蓉,十次来回心情不厌倦。可惜没有遇到无极翁,深深的心情只有自己知道。
西屿:早晨吟咏着东渚的风,晚上弹奏着西屿的月。这里的人和景色都不遥远,湖山自成一片幽静。
淙琤谷:湖水清澈,没有流动的痕迹,嵌在深深的洞穴里。倚着杖子,听到琮琤的声音,竹林深处没有人。
听雨舫:彩色的船停在画桨上,容颜与欹眠相伴。梦境被雨水打破,寒冷的声音在一条河流上动荡。
梅堤:仙人的姿态如冰雪般美丽,贞洁秀美无人可比。驿使不知道这里的美景,寻找着香气和烟水。
采菱舟:湖面平静,秋水碧绿,桂棹和木兰的船在水上漂浮。一曲菱歌在晚上响起,惊飞的鸥鸟欲降落。
南阜:高高的山丘上有层层的观景台,何时才能去登临?一眼望去,长空尽头,寒江在暮色中列成山峰。
注释:
纳湖:指南湖,位于杭州市西湖区。
东渚:指西湖中的东渚岛。
咏归桥:指杭州市西湖区的归桥,是一座古桥。
船斋: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小船上写作的地方。
丽泽堂: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座书斋。
兰涧:指杭州市西湖区的兰涧,是一条小溪。
书楼: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座书斋。
山斋: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山居。
蒙轩: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座书斋。
石:指杭州市西湖区的石头山。
卷云亭:指杭州市西湖区的卷云亭,是一座古亭。
柳堤:指杭州市西湖区的柳堤,是一条柳树成行的堤岸。
月榭:指杭州市西湖区的月榭,是一座古建筑。
濯清:指杭州市西湖区的濯清亭,是一座古亭。
西屿:指杭州市西湖区的西湖岛,也称花港观鱼。
淙琤谷:指杭州市西湖区的淙琤谷,是一处幽静的山谷。
听雨舫:指杭州市西湖区的听雨舫,是一座古建筑。
梅堤:指杭州市西湖区的梅堤,是一条梅树成行的堤岸。
采菱舟:指杭州市西湖区的采菱舟,是一种传统的船只。
南阜:指杭州市西湖区的南屏山,是一座山峰。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析:
张栻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他在长沙闲居时,结屋读书,创作了《城南二十景》和《城南杂咏二十首》及实景图,并寄给当时的名士朱熹。朱熹在接收到张栻的作品后,依题依韵,为其作了和诗,即《城南二十咏》。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抒发对出尘脱俗、追求高洁、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情感的感怀。诗中的语言流畅清新,意境空灵超脱、闲暇萧散。何乔新评价这首诗“其词浑厚和平,有盛唐风致,其字如孤松老柏,晋宋间以书名家未易及也。”《庚子销夏记》中也将此诗与晋人的风度相比较,并强调了其清远的风骨,认为非宋人所能及。该诗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揭示了古代文人士人的高尚情操和深刻思想。
评析详情»
注释:
这段内容是在描述一些地理和自然景观,同时也涉及到一些文学典故。下面是对这些内容的补充注释:
1. 小山:指位于淮南地区的小山。朱熹在此处进行的是地名的解释。
2. 霭:形容天空被云雾等笼罩,朦胧不清的状态。引用唐代诗人陈标的《秦王卷衣》中的“霭春烟”来作为例子。
3. 光风:一种气候现象,即雨过后天空放晴时的轻柔的和风。朱熹在此处引用《楚辞》中的“光风转蕙”来说明这个概念。
4. 杜:指杜若草,一种香草。朱熹在这里给出的是这个植物在《楚辞》中的使用例子,即《九歌·湘君》中的“采芳洲兮杜若”。
5. 猗猗:形容竹子摇曳的样子,引用《诗经》中“绿竹猗猗”的例子。
6. 欹眠:指倚靠、斜躺着睡觉的姿势。欹和倚是同义词。朱熹在此处对这个词语进行了解释。
7. 桂棹:用桂木制成的船桨。木兰舟指用木兰树木制成的舟。两者都是美称,朱熹在这里引用了南朝梁任窻的《述异记》中的内容,介绍了木兰洲和木兰舟的来历。其中鲁般指的是鲁班。
注释详情»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思古堂,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被誉为中国宋代哲学家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朱熹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慧,精通儒家经典。他曾在南京、洛阳等地任官,并撰写了多部重要著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中庸章句》和《四书章句集注》。这些著作深受后世儒家学者的推崇和影响,成为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
除了学术研究,朱熹还有出色的文学创作才华。他的诗歌以清新简约、自然流畅、古朴典雅为特色,代表作品有《题西林壁》、《秋日登吴公台上寺寄简侯学士》等。
朱熹还是一位重要的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提出了“格物致知”、“致良知”等教育思想,并在南京开设了私塾。他曾多次出任官职,但因言论不合,多次被贬。
朱熹一生秉持儒家思想,主张理学,追求理性思辨和道德实践的完美统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成就被后人称为“朱子学派”,是中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