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雪后书事二首》拼音译文赏析

  • yùn
    xuě
    hòu
    shū
    shì
    èr
    shǒu
  • [
    sòng
    ]
    zhū
  • chóu
    chàng
    jiāng
    tóu
    shù
    meí
    zhàng
    xíng
    rào
    hái
    lái
  • qián
    shí
    xuě
    xún
    chù
    zuó
    yuè
    míng
    jiù
    kaī
  • zhé
    yáo
    lián
    rén
    xiāng
    yìng
    hèn
    jié
    chéng
    huī
  • chén
    yín
    luò
    hán
    què
    wàng
    chái
    jīng
    huí
  • mǎn
    shān
    cán
    xuě
    duì
    táng
    xiǎng
    dāng
    nián
    wǎng
    kǒu
    zhuāng
  • mén
    yǎn
    chuī
    tiě
    suǒ
    lái
    liáo
    gòng
    chuáng
  • rén
    wén
    dào
    weí
    nuǎn
    miào
    kōng
    zhuàn
    zuì
    xiāng
  • weí
    jiāng
    yàn
    qiáo
    cuì
    jiǔ
    lún
    wén
    huà
    piān
    cháng

原文: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满山残雪对虚堂,想似当年辋口庄。
门掩不须垂铁锁,客来聊复共藜床。
故人闻道歌围暖,妙语空传醉墨香。
莫为姬姜厌憔悴,把酒论文话偏长。



译文及注释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感叹江边几树梅花,手扶拐杖绕路而行,又回到原地。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前些日子雪压得无处可寻,昨晚月亮依旧明亮。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折下梅花寄给远方的人,怜惜他像玉一样珍贵,相思之情应该恨不得化为灰烬。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黄昏时分沉思默想,寒鸦飞起,却只看到柴荆草木,独自回家。
满山残雪对虚堂,想似当年辋口庄。
满山残雪映照着空荡的房间,让人想起当年在辋口庄的时光。
门掩不须垂铁锁,客来聊复共藜床。
门不用垂铁锁,客人来了就一起坐在藜床上聊天。
故人闻道歌围暖,妙语空传醉墨香。
老友听说我在这里唱歌取暖,妙语传来,仿佛醉了墨香。
莫为姬姜厌憔悴,把酒论文话偏长。
不要因为姬姜的事情而让自己变得憔悴,喝酒聊天,话题却总是说不完。
注释:
惆怅:感到忧愁、失落。
江头几树梅:江边几棵梅花。
杖藜:手扶着藜杖。
行绕:走着绕路。
前时雪压无寻处:前一段时间雪压得无处可寻。
昨夜月明依旧开:昨晚月亮依旧明亮,梅花依然开放。
折寄:采摘并寄送。
遥怜人似玉:远远怜惜像玉一样的人。
相思应恨劫成灰:相思之情应该会因为命运的不公而化为灰烬。
沉吟:沉思、苦思。
日落寒鸦起:太阳落山时寒鸦飞起。
柴荆:指荆州的柴草。
满山残雪:山上残留的雪。
虚堂:空荡荡的大厅。
辋口庄:指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故居。
门掩不须垂铁锁:门关上就不需要再挂上铁锁。
客来聊复共藜床:客人来了就一起坐在藜床上聊天。
姬姜:指美女。
把酒论文话偏长:喝酒谈论文学,话题容易拖得很长。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诗的作者是朱熹,他是一位宋代大儒、哲学家和文学家。这首题为“次韵雪后书事”的和诗,是朱熹和他的朋友之间通过书信相互酬答的一种形式,诗歌所记述的是朱熹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诗歌开篇就用“惆怅”表达情感,这个词语蕴含着深深的愁怨和忧郁。虽然诗中提到了几树梅花,但并不是因为它们的缺少而使诗人感到惆怅。相反地,这里的梅花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思乡之情。在雪后的江头,诗人独自回望着远方,思念着远方的人和事,这也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整首诗凸显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和牵挂。诗人通过流露自己的情感,借助梅花的象征意义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展现出了他极为细腻的文学才能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这首诗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首别具风格的佳作。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其一江边的几树梅花真是令人惆怅,我拄着藜杖在树下徘徊,离开,又回来。先前白雪覆盖在梅花上,看不出是雪是梅,花朵无处找寻,昨天夜里伴着皎洁的月光,梅花依旧凌寒盛放。今日我想折下几枝来送给远方的那个我怜爱的人,遗憾的是相思这场劫已化为灰烬。我在树下沉吟了良久,直到日暮时分,寒鸦归巢,且远远地望着那扇柴门,独自归去。 【补充汉字译文】: 藜杖(lí zhàng):一种拐杖,由藜(lí)木制成;惆怅(chóu chàng):忧愁、伤感;凌寒(líng hán):忍受严寒天气而生长;相思(xiāng sī):思念、相思之情;沉吟(chén yín):默默思索,沉思;寒鸦(hán yā):一种生活在寒冷地区的鸟类。 【注释】: 这段文字描写了作者在江边看到几树梅花而感到惆怅,因为自己不能和爱人共赏。先前因为雪,看不出梅花,但是昨晚皎洁的月光照耀下,依旧可以看到梅花的美丽。今天他想摘下几枝送给远方的爱人,但却已经无法实现,感叹相思之情已然变成灰烬。他在树下默默地思索,直到日暮时分,观察到寒鸦归巢,并远望着那扇柴门,最终不禁独自一人离去。这种深情的文字展示了古代文人墨客的“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 译文及注释详情»


朱熹简介
宋朝 诗人朱熹的照片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思古堂,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被誉为中国宋代哲学家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朱熹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慧,精通儒家经典。他曾在南京、洛阳等地任官,并撰写了多部重要著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中庸章句》和《四书章句集注》。这些著作深受后世儒家学者的推崇和影响,成为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

除了学术研究,朱熹还有出色的文学创作才华。他的诗歌以清新简约、自然流畅、古朴典雅为特色,代表作品有《题西林壁》、《秋日登吴公台上寺寄简侯学士》等。

朱熹还是一位重要的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提出了“格物致知”、“致良知”等教育思想,并在南京开设了私塾。他曾多次出任官职,但因言论不合,多次被贬。

朱熹一生秉持儒家思想,主张理学,追求理性思辨和道德实践的完美统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成就被后人称为“朱子学派”,是中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