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拼音译文赏析

  • huó
    shuǐ
    tíng
    guān
    shū
    yǒu
    gǎn
    èr
    shǒu
    ·
  • [
    sòng
    ]
    zhū
  • bàn
    fāng
    táng
    jiàn
    kaī
    tiān
    guāng
    yún
    yǐng
    gòng
    pái
    huái
  • wèn
    qīng
    weí
    yǒu
    yuán
    tóu
    huó
    shuǐ
    lái
    (
    tōng
    )

原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通:哪)


相关标签:初中古诗古诗三百首哲理写景

译文及注释
半亩方塘一面镜,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半亩方塘:指一个面积约为半亩的方形池塘。

一鉴开:一照之下,池塘清澈见底。

天光云影:指天空中的光影变化。

共徘徊:一起游荡、漫步。

问渠哪得清如许:问这池塘的水为何如此清澈。

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断注入,所以池塘的水才能保持清澈。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名为《题秋江石壁》的诗是一首借景喻理的佳作。在诗中,作者以方塘作比喻,精妙地表达了他关于读书心得的感悟。方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境与人们在读书过程中所获得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而自得自在的境界颇为相似。 诗歌所表达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由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全诗所呈现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广泛理解。尤其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巧妙地借水之清澈比喻了读书者的心灵需要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才能够保持清晰、明朗。 因此,人们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够取得更高的成就。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对于某个领域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这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渊源。 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艺术的魅力,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并强调了不断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获得灵感和启示,只有维持思想活跃,广泛接受各种新的思想和知识,方能够产生不断迸发的创意和新的想法。诗中的“源头活水”也被凝缩为了一种常用的成语,用来比喻各种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总之,这首诗是一篇极具艺术性和哲理性的佳作,能够给读者带来很大的启示和收获。 赏析详情»


赏析二
朱熹先生的这篇赏析二有很深的诗意和哲理,对这首诗的内容做了深入的分析。 作者佚名的这首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题秋江石壁》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作为开头,以一幅写实的画面展现出一个小池塘的神奇和美丽。朱熹先生指出,“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打开了,“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情态毕见。这些形象本身就给人带来美感,让人心境明朗、开阔,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自然景色、诗歌艺术的敏锐观察和深厚涵养。 但是,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述,更是包含着哲理和思考。诗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于清澈的水质背后的源头问题的思索。朱熹先生指出,“问渠”的“渠”指的是方塘,而“问渠”的意思就是问这个小池塘为何水质会如此清澈。作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用“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来表达答案。这一句表达了一个道理:水的质量之所以优良,源头的清新活水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一局部所表现出的深刻思考和哲理,将整首诗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恰恰体现了诗歌文学的内在魅力。 因此,朱熹先生对这首诗的赏析极其精彩,不仅仅是对于字句的解析和形象的阐释,更是注重从诗歌中挖掘和思考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文化内涵,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领悟和启迪。 赏析二详情»


译文及注释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注释: - 池塘:chítáng,指一种由人工堆筑而成的大水池。 - 镜子:jìngzi,指可以反射光线,使人能看见自己或物体的表面器具。 - 光彩:guāngcǎi,指光的颜色、光泽。 - 浮云:fúyún,指漂浮于天空中的云彩。浮云出自李白《将进酒》之词:“蝌蚪撑过玉关关,便风光无限险!沈骥“雕定香山别业”,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尝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水清澈:指水质干净,不带任何杂质。 - 源头:yuántóu,指河流、水系的发源地。在此处指池塘水的来源。 - 源源不断:yúanyuán-bùduàn,指连续不断地流动或进行。 译文及注释详情»


朱熹简介
宋朝 诗人朱熹的照片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思古堂,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被誉为中国宋代哲学家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朱熹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慧,精通儒家经典。他曾在南京、洛阳等地任官,并撰写了多部重要著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中庸章句》和《四书章句集注》。这些著作深受后世儒家学者的推崇和影响,成为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

除了学术研究,朱熹还有出色的文学创作才华。他的诗歌以清新简约、自然流畅、古朴典雅为特色,代表作品有《题西林壁》、《秋日登吴公台上寺寄简侯学士》等。

朱熹还是一位重要的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提出了“格物致知”、“致良知”等教育思想,并在南京开设了私塾。他曾多次出任官职,但因言论不合,多次被贬。

朱熹一生秉持儒家思想,主张理学,追求理性思辨和道德实践的完美统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成就被后人称为“朱子学派”,是中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