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平原放马》拼音译文赏析

  • qīng
    píng
    ·
    píng
    yuán
    fàng
  • [
    sòng
    ]
    zhāng
    yán
  • peì
    yáo
    xián
    tiě
    píng
    yuán
    xuě
    yǒng
    chèn
    jūn
    shēng
    céng
    hàn
    xiě
    xián
    guò
    shēng
    píng
    shí
    jié
  • róng
    róng
    chūn
    cǎo
    tiān
    juān
    juān
    shuǐ
    qíng
    shā
    duō
    shào
    huá
    liú
    lǎo
    zhì
    jīn
    yóu
    kùn
    yán
    chē

原文: 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
茸茸春草天涯。涓涓野水晴沙。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


相关标签:婉约写人

译文及注释
辔:马的嚼子。摇:摆动。衔:咬住。铁:铁制的。蹴:踢。踏:踩。平原:平坦的原野。勇:勇士。趁:乘机。军声:军队的喊声。曾:曾经。汗血:流血。闲过:安逸度过。升平:和平。时节:季节。

茸茸:茂盛。春草:春天的草。天涯:边远的地方。涓涓:细流。野水:野外的水。晴:晴朗。沙:沙地。多少:多少个。骅骝:高贵的马。老去:变老。至今:到现在。犹:仍然。困:被困住。盐车:运盐的车。
注释:
辔:马的嚼子。
摇:摆动。
衔:嘴里咬住。
铁:铁制的。
蹴踏:踩踏。
平原:平坦的原野。
勇:勇士。
趁:乘机。
军声:军队的喊声。
曾:曾经。
汗血:流了汗和血。
闲过:闲逛。
升平:和平的年代。
时节:季节。
茸茸:茂盛的样子。
春草:春天生长的草。
天涯:边远的地方。
涓涓:细流。
野水:野外的水。
晴沙:晴朗的沙地。
骅骝:高贵的马。
老去:变老。
至今:到现在。
犹:仍然。
困:被困住。
盐车:运盐的车。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清平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看到在平原上放牧过去的战马,引起的感慨。整首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写马的情形。在“辔摇衔铁”两句中,有一匹戴着笼头的马,在主人的驾驭之下,奔走在残留着冬雪的辽阔平原上。“辔”指的是马缰绳,“衔铁”指的是马嚼子,即横放在马嘴里两端连着缰绳的小铁链。而“蹴”则表示马在奔跑时的踢、踩动作。通过“摇”字和“蹴踏”两字,作者将马的运动状态生动地描绘出来。接下来,“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这句话说明这匹马曾经是听到战斗号令就勇猛地冲杀、为国家立过功劳的。但现在,它却无事可做。而“汗血”古代良马名,据说能日行千里,流的汗呈鲜红色,就象血一样;这也表现出马的顽强和勇敢。这匹战马渴望投入战斗,可是却被闲置,作者则巧妙地通过战马的遭遇,隐喻了朝廷的不作为和昏庸。 下片继续运用比喻手法揭示朝廷用人不当。在“茸茸春草”两句中,作者写出了春天田野的景象,将田野上生机盎然的景象与王朝愚昧的官僚们做了对比。整首诗铺陈舒畅、情感丰富,语言简洁,婉转而含蓄地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切关注和反思。contentType:文学鉴赏 鉴赏详情»


注释
以下是对内容的整理和补充注释: 1. 佚名:指作者不详,名字不可考。 2. 辔:即缰绳,用于控制马匹行进方向、速度等。 衔铁:指马嚼子,它是由金属或木头制成,用于放在马嘴里,通过拉扯控制马匹前进和停止。 3. 蹴(cù):指踢、踩。 趁:指追逐、奔驰,形容马匹疾驰奔跑的情景。 汗血:古代流传着一种神秘的传说,称某些良马在日行千里时,汗液会混合血液,形成“汗血”,因此“汗血”也成为了杰出的良马的代名词。 4. 涓涓:形容流水的声音细微、轻柔。 野水:指野外小河的流水,清澈、清凉。 晴沙:指天气晴朗,河水清澈,阳光照耀,连水底的沙都能够看见的美丽景象。 5. 骅骝:指千里马,也是古代传说中非常出色的名马之一,形容它奔跑的速度极快,品种优良。 注释详情»


张炎简介: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为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是“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他的著作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